周四(9月16日)开盘论市:三方共振后开始追杀
(2010-09-16 10:48:28)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上一篇文章谈到“三方共振”(发表在米谷网及吉宝网站上,请自行参阅。)的问题,这个部份应该是一般技术分析领域内几乎未曾触及到的分析基础与模式,但本栏在建立《麦氏理论》分析体系是,在08年的7月份开始将这个观念引入,等于在技术分析领域中是一个非常鲜明完整的一个量与价的推导分析,当量与价在时间的结构上正好走在一起时,对盘面的影响非同小可。不仅是“三方共振”而已,还可以达到“四方、五方………”等,就看当时的状况推演。
其实,每一次的重挫与大涨几乎都会有这样的关系,而所谓共振可以是技术面的,也可以是其他非技术面的,其实就算非技术面的因素,重点还是如何融入技术面里头来加以应用,而这个恰恰就是《麦氏理论》的优点,因为不管任何的分析条件,最终要解答与说明的就是市场的“供需”而已,而所有的供需强调的是“供需平衡”,或是“供过于需”,或是“需大于供”的因素推演而已,也因为这个关系,所以衍生出很多分析的理论与基础,因为这个观念的突破以后,虽然《麦氏理论》谈的是量与价,但从量与价的条件推导出市场的供需,这个才是理论的要义,也是一般技术分析领域中很少触及的地方,这个就是理论的优势。
一般所谓政策面、经济面、基本面或是产业面分析者多数会倾向类似学院派的视角看问题,总会列出很多他学习过的专业理论来说明与解释,然后告诉你他的看法,看起来洋洋洒洒非常专业,其实他们说明的还是两个字“供需”而已,因为围绕在供需来说明,也衍生出很深的学术理论看起来非常的让人佩服与敬仰,但其实要解读的就是市场供需,如果可以应用其他条件也解读了市场供需,而且可以更贴近盘面准确及完整的解读,它的效果会比其他分析模式更好,这个就是后来整理完成的《麦氏理论》。
还是要回到理论中说明的四个要素:没有一个量了可以完整准确的把握与解读每一次行情;没有一个理论可以掌握任何一个个股的走势分析;任何理论一定有缺点、死角、盲点,及使用时的不到位或是疏忽而导致错误;最后当然是应用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操作模式进行长期的应用,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结果。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呢?应该有这四点也足够了,再多只有添乱而已,不需要啦!
因为已经知道如何更完整与深入的解答量潮关系,同时也可以对价格趋势进一步的把握,将这两个条件结合起来基本上已经可以很好的把握每一次行情,等于将所有市场的因素融入量与价,量与价就代表市场一切行为,所以针对操作行为进行分析才是最好的分析方法,本栏已经一次又一次的领先市场进行推导分析判断,大家有目共睹,这个才是重点。
针对今日的盘势来看,属于跳空低开后低走再走低,到10:30分出现更低点,说明今日多方已经形成一股无比的弱势形态,几乎已经是回天乏术,此时请不要太早预期任何的支撑,在没有稳定与明朗以前都不要轻易的抢短做多,因为还不知道第一波认赔追杀的杀盘到底有多严重,这样的下杀动作还不清楚变化以前,都不要轻举妄动,这个就是保护自己的操作最有利的选择,除此之外其他都不要多想。
那么今天会如何发展呢?其实上周本栏已经谈到当2658点跌破以后就会回探2610点或是2606点,之后再走低来到2596点,最终都需要回补缺口到2572点,等于会跌破60日均价线,至于跌破以后是否会有支撑?及支撑出现时如何反击?这个要等后续发展再告诉你,因为太早说明你一定会忘记的更快,到时候再说吧!
才开始下跌不要轻易言底,更不要轻易抢短,时候未到。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