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耕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10-09-09 11:32:03)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第一个小时成交474亿元,出现“放量”下跌的行为,假如就阶段行情的发展来看,下跌放量就要预防调整周期扩延的可能性,特别是在120日均价线之前,出现的调整不适宜释放太大的量能,主动性修整不是要吓跑大家,而是要稳住大家,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要能够压缩量修整。

不过真的是放出无法承受的“大量”了吗?显然也不是。只是相对于前几个交易日扩增量,但是以区域量而言,仍然是可以接受的扩展量行为。不过接下来最好是要缩量,不适宜继续释放更大的量能水平。而且今天又是周四,明天周线收盘,周K线本就不支持上涨,所以在这里受到阻碍回档修整比较合理,如此考虑,那么临近周末的交易,还是尽量能够选择谨慎一些。除非您已经准备冬眠了,那就另当别论,只是要能够持有多头类股才会的信心、安心、开心。

10点之后成交量就开始缩减了,显然底层筹码相当稳健,早盘释放大量还是集中于短线浮筹,这不会影响到全局的发展。依照成交量扩增的发展态势,针对于2060日周期的蓄量与扭转已经完成,基础量已经构建起来,目前主要是120日周期的趋势性压力,这还会因为自然的移动关系,而受到挤压,不过这一时间再向后推延,就慢慢减弱,直到被成功扭转。

能够促成这一结果的产生,还是需要成交量扩增,而且成交量会释放的更大,昨天粗略谈到1500-2000亿元区域的扩增量潮,这将会是下一个阶段性量潮的主要扩增量范围。如何来辨别和认识这样的成交量行为,这个周末我们在广州的《十大战法》课程上将详细探讨,欢迎参与现场的讨论。

我们在进行判断量能大小的问题上,一定要明白任何一个阶段行情发展过程中,成交量总是有大小,但是如何来界定量能大小对行情发展形成正或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能够掌握量能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能够在恰当的位置买到筹码,又可以在预期的时间上涨,这实在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不过《十大战法》的反复成功应该已经获得了证明。本周六、日的《十大战法》课程,将会继续和现场的朋友分享十大战法选股与操作的要点和投资策略,等您来参与。

从伸缩量的关系演变来看,现在的行情很可能每一次下跌都会洗掉一部分不稳定的投资者,特别是缺乏技术分析的投资者最容易在波动行情过程中被洗刷掉。因为往往多数投资者总是会认为涨高了?或者涨多了?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假如您好好思考一下为何包钢稀土(600111)和广晟有色(600259)可以如此大喇喇的上涨呢?您就明白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空头”行情了,虽然仍然受到120日周期的影响,但是个股是不容易按捺住的,该冒尖的还是要冒尖,如同雨后春笋般一样,抵挡不了。

但这需要多个条件的分析基础,首要的还是能够对大盘有比较周全的认知,然后才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个股上,千万不要进入误区,大盘不重要,那是不切实际的。长期关注本栏分析的投资者都知道,早在3月份的时候,本栏就说明当时的行情不操作就是最好的操作,要到7月份才是比较好的操作时机,逐步进入底部区域的构筑。

当时的阐述可能很多投资者都不以为然,但经过这三个月的震荡修整之后,估计大家都明白这样的移动趋向了,假如还能够回想起来当时的分析,还有我们在济南、杭州的现场研讨会上说明的状况,也都应该明白为何要到这个时间点才是最大的爆发力,而且此轮主升浪还是要延续到9月份底乃至第四季度才会开始。假如能够把行情如此来分析,那么我想今天您所看到的上涨还只不过是个开始而已,哪里会高?会大?所以,我说真正影响个股操作的还是要掌握全局,这是战略。

而在战术应该如何应用,那么就是真正应用到实战操作上了,这其中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数的波动格局和行为,二是个股的涨跌节奏和基础。这些问题都能够搞清楚,而且掌握的很完整,那么早应该会把大盘“抛到”“九霄云外”了,战术性的应用需要更周密的策略性局部,一定要在实战操作上树立起来自己的旗杆,绝对不要再打野战了,每个人都要建立起来自己的分析体系和架构,这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绝对不是东打听西打听,最终打听到一只涨停的股票,就乐呵呵,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而时间拉长之后,只会输,赢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