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期均量线在涨势中的关系影响

(2010-08-17 09:59:19)
标签:

股票

在4月19日下跌阶段中本栏应用中期均量线对比中期均价线与指数的关系中谈到,每一个阶段中的量潮萎缩到达一定比例以后会出现增量的反击,对指数而言等于压低后进入一定区域产生反弹,这些状况虽然不能说“必然如此”,但在统计上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本栏也应用这样的关系加以解读,基本上可以掌握一定的低位,或是低点,还是触及低点后的反击,基本如此。

例如在4月19日未下跌前本栏谈到,”碎步上涨多日不及一日的重挫“,也谈到”拉抬不成反手下杀“的操作模式,更谈到这些就是”总结算“、”算总账“的操作手法,也等于说明了介入者在撑盘多日以后发现已经扛不住了,最后放弃而形成一次几乎”毁灭式“的下跌,当中形成的跌势构成的形态则是”每一次反弹回构成隔日更大的跌幅“、”盘中急速反弹以后会造成收盘前更大的跌幅“,几乎每一个下跌阶段都是如此,而且是屡试不爽,从来没有出现差错。

这些就是跌势中的一些关系,之前在表达这样的概念时,绝大多数人是无法体会与了解的,经过这样下跌以后应该都可以体会。在每一次还没有出现以前,总会有心急者在还没有出现之前提出很多怀疑的观念与看法,甚至于很多不成熟的分析观念与方法会用对比方式来比较,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也无可厚非,更甚的是有一些观点会认为自己一定对,所以会认为本栏的看法是错的,当然就会用比较揶揄的语言来表达,最后的结果还是回到量潮结果来证明,足见成交量应用的重要性。

本栏曾谈到“指数会逐次的杀低”,“越是不认为下跌越会下跌”,“越是认为已经跌得很深的时候它偏偏会继续下跌,跌到你不敢相信”,所以谈到“短多不死、下跌不止”的观点,其实这些都是过去血淋淋的教训后统计得来的,不是本栏比较聪明,而是将过去的经验总结后推导而已,其实非常简单,只是多数人不愿意接受而已。

当时谈到“2754点不是低点”,“2639点也不会是最低点”,哪里会是最低呢?落脚在哪里呢?要从周线上去观察,估计会落在2320点。很幸运的是本轮下跌最低点正好就在2319点,谁会知道真的在这里呢?如果没有从这个点位走出低位,谁都不敢说这里是最低点,但当这个点位走出来以后,绝大多数的分析都会振振有词,这些都是市场分析的常态,也是你常常会听到看到的状况,那么上涨呢?

在第一次跌到2559点是在5月17日,本栏谈到要以这个点位横盘推导未来20个交易日及40个交易日的震荡判断及应用。在21日当天全球股市下跌时A股也是低开,但本栏在开盘时已经谈到,今日这里就是最低点,多方会因为跌深而反击。

当时如果单纯从价格上是绝对找不到依据与理由,但是从成交量你可以找到答案,但是当时尽管出现连续两天的强拉,但本栏谈到这样的拉抬不会越过2710点,而且周线上的压力就在2696点,很幸运的又再次证明,因为最高点就来到2686点,然后开始下跌。在当时也特别强调20日均价线不可能越过,一触及20日均价线就会开始下跌,在5月28日当天正好就是如此,显然又再次说明成交量的领先判断。

回头检视,当时谈到中期均量线萎缩到何种程度后就会开始增量反击,所以从21日的反击到24日的大量基本上就是如此,而且非常明显的状况;第二次在6月9日又一次如此增量反击,连续两次依据成交量的演变已经完整的将量潮变化及价格关系完全说明,这些状况的推导可以在米谷网及吉宝公司网站上看到,而且事先提成说明,绝对不是事后才来对照,因为《麦氏理论》是针对未来式进行分析,不会时候看图说故事,更不会去解释行情,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而下跌。

这些才是分析中的精华,虽然没有谈到基本面、政策面、消息面及产业面等,当几乎已经将这些因素糅合在成交量的演绎中进行说明,这个更为实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分析成交量的原因。如果你也对成交量了如指掌,你也一样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因为这些分析过程与模式是如此的平实,没有任何的浮夸,过程是如此的缜密没有任何的假设,都是依据原有的数据资料加以推导。如果过程中的数据改变,那么推导的过程与结果也会调整,问题是量潮关系的推演很少随意调整改变,它都有一定的脉络可以追寻。

从6月24日出现“断层量”开始,本栏就谈到瞬间的缩量会有一到三天的修整,当时设定这个量潮属于低量形态,低量等于地板的位置,一个阶段的地板,不是“底部量”,所以暂时会见地板而反弹。如果缩量持续还可以延缓到第五天,因为当低量潮无法形成有效的撑盘效果就会构成破底,而任何破底是另一次调整修正的开始。

最可怕的是第四天6月29日的重挫,当天重挫4.27%点,下跌108.23点,整个市场几乎都傻眼了,几乎没有人会想到会有如此的下跌。本栏认为是低量不应该破底,但事实是破底形成再缩量的局面,如此的发展变化几乎说明已经坏到极限。

当然当时也引发对《麦氏理论》的怀疑、误解,更甚的是对理论的讨伐,可是当时本栏提到中期均量线已经进入706亿元的一半水平,从今天开始就可以承接啦!因为量潮的时间到了。

必须说明的是,即使本栏有很好的量潮统计基础,但如果你问我是否就一定如此呢?我只能说统计上如此,尤其统计的比率效果可以参酌,也许有它的因素存在,也有它的可能性,但无法告诉你它必然如此或是一定会如此,只能说统计上的机率的确是如此。

因为这个是本栏花了很多年完成的统计规律,如果选择判断与信赖,本栏一定会依据这个条件进行判断,因为使用它所以信赖它。当时的状况就如在4月19日为下跌以前,很多人都在等待答案,当时本栏只谈到“等着瞧”、“别急”。所以当下跌到6月30日式,本栏还是一样的谈到,“等待证明吧!”别说得太早。

一样的,也有人谈到本栏就如一个“书呆子”一样坚守理论而不知权变,因为他认为会跌破2000点,看到1800点。为何看到那些点位不应该是本栏去解读的,应该由提出来的人来回答,如果他不说只是讲到一个点,然后还顾着神秘的说“到时候你看看”。其实总有这样的分析呀!何必放在心上呢?根本不必在意,因为你拥有更完整的《麦氏理论》,它在每一个过程中都说的清清楚楚,如此的理论你不用,你还去信赖随意说说而没有告诉你推导过程的分析,如何可以相信呢?

其实,从分析中的点位设定分析就可以知道是否用心,很多分析都是以整数 为主,为什么?因为研究得不够细腻,通常都是一个大而化之的统称说明,所以会以一个整数作为说明,从本栏的经历与经验来对比,通常对“整数点位判断”这样的说法根本就不会听,因为我深深知道很多人都是用观感感觉判断,然后就随意说说一个点,当你再深入的请教他无法说明的时候就会说:“这是他分析的秘密,不能说。”那有这么神秘呀!都是唬人而已,如果你信他反而倒霉呀!

这些就是市场的一些状况,很可惜市场多数的散户就是习惯听这样的分析,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推导分析”?什么是“未来式的分析”,因为他们被过去看到的分析模式与习惯给牵制引导,以为这样才叫分析,事实上是一个很明显的误导。不仅如此一般的散户,本人很多同业友人几乎都是如此,也因为他们这样才凸显本栏的优势,重点在于你懂不懂的看事物的本质,知不知道如何欣赏呀!

谁不知道低点正好落在2319点呢?谁会知道真的就从这里开始拉起呢?谁又知道会在7月9日开始增量呢?其实这些说明在本栏当时的分析中已经说明了,其实不要说一般的散户,在当时有学员也认为不可能就此上扬,因为很多条件都不具备,什么原因会构成实质呢?其实是均量线低位到了,第一个阶段的低量到了,当时你可以不信,当如今走出来以后,应该要相信了,《麦氏理论》的量潮推导就是这么神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