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上午临收盘前会急拉?

(2010-08-13 13:00:24)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在没有任何征兆与迹象下,上午临收盘前突然出现指数急拉,为何会如此呢?到底是谁在影响市场行情?

瞬间出现拉高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难不成石化双雄将成为主角?难不成它们今日会力挽狂澜将指数急急给拉高吗?

还有其他个股如中国人保(601601)、中国人寿(601628)及长江电力(600900)与中国联通(600050)也出现瞬间急速拉抬的动作,这些是为什么呢?

这个答案估计下午盘以后会揭晓,但本栏更在意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成交量萎缩到一定程度以后的状况说明,加上权重股始终都没有启动,来到这个节骨眼就应该会有如此的动作出现。

本栏一再的强调中短期量价条件改变以后向中长期量价推进,形成的量与价的共振效果,虽然无法立即改变“四级跌势”,但反弹的条件还在持续与延续,不会因为近期缩量就急急败退,更不可能就此萎靡不振,一定会力挽狂澜,试图再冲刺、再发力、再突破,只是这些动作只能从均值基础推导,如果从“现象盘”解读根本无法看出动静。

基本上96%的人都会受到盘面变化影响,然后会依照“现象盘”加以解读说明,之后就会“看图说故事”开始解释为何涨跌等过程,可是这样的解读出现了一个差错,即没有从源头加以观察,没有从基础条件设定开始,只是因为用眼睛看,用看到的现象加以说明,事实上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常常会被自己眼睛所骗了,常常我们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这是我亲眼见到的,难道会错?”其实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先入为主,然后再经过自己的筛选以后再说出口,因此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准,也许正好被设计给你看,结果你被骗了。

在法律要件下目击证人要看是在怎样的状况下的目击证人,是现场目击直接造成事实状况的证人,还是经过了指示或是设计后形成的目击证人,这些是有差距的,因为有时候会根据需要编造一些假象然后找一个所谓“证人”,然后告诉你他看到了,其实不完全是真的。

香港有部叫意外的电影,由古天乐主演讲述如何设计意外造成假象骗取保险金等等的过程,有没有这个可能呢?有,只是一般人不容易发现。股票市场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涨涨跌跌的现象都是制造出来的,只是你没有事先去推导感受,所以无法真实感受市场状况,因此说不出来。

但《麦氏理论》的统计说明的部份就是如此,在周三本栏在“及时盘中语音讲课”中谈到缩量的隔天就会形成反击,但周四不但没有反击而且还在下跌,是不是这样的推导分析应用的条件错误呢?不一定,主要是有一定的时间运行关系,所以本栏特别谈到三天的关系变化,所以周四再度缩量,那么到了周五就是关键。

学员在听了盘中课程时都认为这样讲解太大胆,太过于断定,所以问是否有可能看错。其实,本栏的心态是很平稳的,只是将市场过去发生的状况统计说明而已,根本不在意对与错,所以才会大胆的说出推导的过程,之后就等待验证,这个才是“未来式”的分析,如果都是讲解已经发生的行情,那是“解释行情”,不叫“分析推导行情”,对操作没有指导意义。

在每一天的“开盘论市”中已经特别说明,每一天都会发表在吉宝公司的网站(www.jeebo.cn)及米谷网(www.imigu.com)上,今日上午10:30分后已经贴出,你可以回头再检视一下,当时主要就是讲解今天可能发生的状况,当时就谈到多方的优势还没有改变,多方有机会也有能力积极作价拉高。

任何推导分析不可能保证,也不可能百分百告诉你一定准,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分析,要观察的是如何的推导分析,这个更重要,要学习的也是如何应用这样的分析基础与条件,然后大胆的事先设定应用,如此才可以把握最佳机会与优势。

上午盘临收盘前急急拉高说明什么呢?下午盘再进一步论述。如果再积极作价权重股,将指数拉高越过2600点,或是来到2614点,或是更高到2637点,还是2658点,我只能说到时候市场会更加疯狂。

事实结果会如何呢?我根本不可能知道,只是将《麦氏理论》加以推导分析说明而已,也没有怎样?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