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类分析才是最好的示范
(2010-08-09 16:14:59)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在技术分析的任何应用中,事实上就是一个归类模型的解释而已,问题是几乎所有的技术分析理论都无法因为归类以后进行“同理可证”然后加以验证,或是有些状况的确形成了同理可证,但是偏偏在不同人的使用上解释的结果完全不同,更可怕的是同一个人的解释也会在不同的场合中形成了不同的说明,这个就乱了套。
为何会如此呢?很简单的一个答案,因为所有的技术分析理论中都难以做到标准化模式,完全无法形成一定的标准模式进行演绎推导,最后当然就形成各说各话的应用,也难免会因为不同人在不同场合及不同需要的情况下出现不同的解释应用,这个就造成了无法获得共识的分析模式与结果答案。
其实,不仅技术分析是如此,即使是基本面的分析,或是所谓财务角度的价值估算,常常也都是人言言殊,同样一个理论教导出来的应用者,最后的结果与估算答案可能完全不同,为什么?说穿了很多还是牵涉到个人爱好与评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推演解读,它本身就不是理论计算问题,更多是加上了很多人文色彩在其中,尤其是个人爱好或是牵连到利害关系时,常常是黑得可以讲成白,当然也就难有一定的共识基础,最后还是人的问题。
有鉴于此,当初在设定《麦氏理论》的应用时,考虑的就是如何设定一个标准化的应用模式,虽然是标准化主要说明的是方法分析的标准化,结果答案的近似关系,只是依据原来的条件推演,不是跳脱原来的条件,所以一样的分析基础最后结果就会类似。
例如《麦氏理论》的方法论中谈到的是“分析三部曲”及“操作三部曲”,依据这两个条件进行说明,基本上结果与答案都会是八九不离十,绝对不会差异太大。但是在推导过程中又分成中短期与中长期,从这个条件说明的是时间周期的设定应用,趋势基础与应用条件不同,结果就不同,所以操作上要求在20个交易日的条件下进行。
举例在四级跌势中形成的上涨都视为反弹,但是在四级跌势中形成的三级涨势,代表其反击条件与能力增强,反弹的幅度也会更强,此时的反击与持续性及幅度也会更加明显与完整,所以目前的状况属于在均价线基础内的“四级跌势中的三级三度反弹”,结果还是反弹。
如果回到60日均价线的基础来看,那么就属于“三级三度”的上涨,而这样的上涨就会来得更强而有力。
如果回到20日均价线的应用,它早在7月20日已经形成“二级二度”的涨势,此时就看你如何应用中短期的趋势操作与判断,这个部份在过去的分析中已经清楚的说明,相信你会了解。
有了以上的模式,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当价格形成一定模式的归类应用以后,任何的分析条件都在这里,所以进入“二级二度”涨势就属于中期的反击,来到“三级三度”的涨势也说明反击的能力更强。
是否可以持续或是确认反击持续呢?此时当然回到“分析三部曲”中的扣减、倒推到平衡的应用,可以很完整的提早知道改变的点位与关系,这个就如在6月30日本栏已经谈到“时间到了”,开始要进入“见低后拉高”的现象,回头看已经证实,不是本栏可以如此使用,你一样可以成功使用,这个才是非常重要的归类模式的应用,而且是不管你我或他来使用,结果与答案都一样,这样就创造了技术分析中很难得的一个状况,“一定的推导分析模式会得到一定的标准答案”,不会形成莫衷一是,各自表述的技术分析。
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麦氏理论》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就从这个角度看,它已经超越了所有的分析理论,而且每一个使用者最后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个,而且都一样,这个才是最大的贡献。
不过话虽如此,估计如果你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你一定无法体会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