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三(7月22日)开盘论市:注意周线取得优势的个股

(2010-07-22 11:02:03)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估计今天市场会将关注焦点转到有关尚福林的谈话:严打并购重组内幕交易。从市场的生态来看,一般的散户那有这样的能力,维持市场至少公开、公正的交易才可能带来公平,否则都是奢谈,问题是此时谈这个问题意义何在?对股市的涨跌有什么影响呢?好像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只能视为例行工作项目中的一个要务宣示,估计市场不会起到什么重大变化才对,因为如果真有内幕交易,查证过程尚需一段较长时间,等到真的查到什么往往都已经“被炒过了”,散户该被骗的早被骗,有办法的人早就避开了,还真的等你来查?“黑嘴”只是比较倒霉的一个而已,这是A股生态呀!人尽皆知。

比较重要的是“消息称财政部酝酿2012年推行房产税试点”(新浪新闻),是否有所谓的时间表呢?如果真的实施影响层面如何?从个人的认识角度来说实在没有能力加以论述,所以留待其他专长者提供意见、观点与看法。这个是政策的变动,对房地产影响深远,估计会是政策的必然发展,我们应该要多所关注,直接影响到的是房地产板块,所以这个也说明政策目前不断强调“泡沫危机”的危险性,事先防范应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上述问题只是传言,还不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金融改革法案的立即影响,从他的谈话中和说明这部法案影响深远,也许真的会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提供立即与必要的政策支持,金融海啸后由美国政府直接进行接管问题企业,然后由全民埋单的做法会因此而改变,最后结果如何?还是要到下一个金融风暴来测试考验才知道,不过已经正式推出对美国的银行业会产生深远影响,对美股周二的下跌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由与借口。

美股并没有因为欧洲股市上涨而不跌,那么亚洲股市呢?会因为美股下跌而跟进吗?估计今天应该不会,从盘面观察应该会开始出现各自发展的走势才对,所以亚洲股市的变化将进入自身的条件演绎,A股呢?应该会更加独立与明显,尤其近期的反击上涨几乎完全来自于技术分析的强化后反击,所以它依靠的是操作技巧的发挥,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操作技巧的应用与发挥才是。当市场依靠的是人气带动的行情,估计市场的气势也会牵动与影响了市场最终的演绎,所以最后一定要回归技术分析的角度看待问题。

以今天低开的条件来说明,显示短多在一开盘的卖压并不重,所以出现了短暂的压低后急速拉回平盘,也说明多方反击的能力还是存在,所以在9:45分的拉高说明多头回击的积极性与能力,重点是之后15分钟的增量,说明多方还是可以形成积极有效的再进逼,多方可以形成一定有效的控盘操作,只是后续的演变如何?是否可以延续这样的走势和气势呢?关键就在10:30分,因为这个时间段将轻易的划分出今日是否可以持续在上攻,或是多方开始形成回调,等于第一个小时的收盘将决定了今日最后的变化与结果。

只要观察第一个小时的收盘,倘若维持在盘上而且高于10点钟的点位,说明后续还可以持续上攻;若是低于10点钟点位,表示多空会形成在平盘之间拉锯;如果不幸跌破平盘,说明今日的上攻是半吊子行情,只走一半而已,下午盘的变化将充满很多变数。以目前(10:22分)观察,多头采取的是以守为攻的方式,一定要配合周K线来解读,因为明天收周线,今日最后的结果不仅关系到明日的周线收盘,也影响到下周的变化。

本周周K收红应该应没有悬念,至于收在那个点位上就是关键,从条件而言应该不会越过12周线的2552点,压低收在6周线的2480点应该也合理,所以本栏倾向于这样的角度看其变化,这样的基础里头最后的关键就回到个股上来发挥,所以个股的操作才是今明两天很重要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20日均价线将在下周二开始形成有效的助涨,所以一定要注意最晚到周一压回时的承接动作,因为站稳在20日均价线之后开始发力上攻将是多头一个非常重要的攻势要求,时间结构已经构成对多方有利的局面,所以后面将会出现更为积极的发力。

还有另一个关键在于个股上只要周线形态已经构成底部,也形成反击姿态,这些个股将会领先发动,盘面上已经有很多很好的例子,本栏在近日也多次提及这些个股,而且这些个股估计在上周线时会有积极的表现,务必注意。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