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氏理论》的概念谈话

(2010-07-19 16:22:30)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以下为A与B在谈话中的一些谈话过程。

 

A:在《麦氏理论》的分析中,时间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是每个参与者内心承受压力的最后关键。

 

B:上周的回压是相对大的.这次再冲击2500的回压可能就会比较浅,可能只是小时级别的回档。

 

A:我不知道是什么级别,无法分得清楚,只知道在《麦氏理论》的应用,本周三可以确立稳定,周四、五可以强化盘势的向上,到下周二以后会更积极有效,因为发动的时机开始啦!股指期货也会见低点后反击。

 

B:这个级别和你说的日线或者周线推理是一致的。

 

A:应该是,定义非常重要,常常我们要花更多时间去定义,因为定义的不同,也常常引发很多无谓的争端,非常麻烦。波浪理论在高低点的定义上非常模糊,我看不懂,所以无法知道浪的级数如何定义。因为不断的论证以后,发现,如果将所有的条件归类在5天的级数,或是10天的级数,或是20天的级数,这样反而清晰可见。如果你喜欢,也可以改为1天的级数,或是3天的级数,这样大家就知道论述的基础。就如基本面分析无法算出这波段会下跌多少点?

 

B:是的,我说的是技术分析里面常用的,一般不大会误解

 

A:政策面也无法确定说明如何的政策有多少影响力,可以涨多少点或是跌多少点?所容易如果谈基本面及政策面,如何转换才会指数点位的计算呢?因为没有办法,如何预测指数?最多就是对比关系应用而已,大致上也只有大喇喇的一个整数概念,更多是“自由心证”,或是自己的一个观察看法而已,重点恰恰无法形成“科学化”,因为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同一个评比,最后结果与数据都不一样,如何预测指数呢?结论是:经济学家不可能会预测指数,如果预测指数的经济学家就不是经济学家,他是“经济学分析师”。

 

B:不能这么说,基本面同样能预测点位,只是基本面研究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无法比较精确的断定时间.

 

A:基本面只能对比,无法谈到指数的点位状况,只有技术分析才可以,如果经济学家要预测指数,最多就是对比而已,而对比是一个概念对比,绝对不是指数的对比,如果细到指数在那一个点位,这样就不是经济学家要做的。一般我们都走入这个误区,我已经也是这样,现在才开始懂得一点点。估计今天开始将会有很多媒体评论及分析谈到指数见底了,真的见底吗?不见得。

 

B:说的不矛盾啊,基本面用的尺子比较大而已.不会精确到点的.其是面.不是点.甚至不是线. 

A:为成交量还没有到“底”,目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反弹累积成交量以后再下跌,从技术分析条件解释则是反弹累积另一段落的卖压后再下跌。说的是一个概念而已,这个概念通常只能说是:未来三个月或是半年经济条件演变的推导而已。

如果要预测半年以后的经济发展与状况,96%以上都会犯错。连主导经济发展的官员都会犯错,别说每天在计算的经济学家啦!

 

B:错了,哈哈,那些领导是装糊涂而已.还有有实战经验的对经济的解读其实是更深刻的,远比一般经济学家纸上谈兵要强.

 

A:如果真的认真探讨,连央行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热钱”流入或是流出,也根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资金投入股市,但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分析简单的一句话:游资投入,所以股票上涨?到底什么是游资?有多少游资投入呢?如何投入?投入在哪里?都是非常模糊的概念说明,从来就不曾详细过,也从来没有可以详细说明,但这些人都会说他是基本面分析,如何说明呀!有“实战经验的对经济的解读”就是96%之外的呀!没错。

 

B:概率我倒不知道多少,只知道基本面分析也同技术分析也样,多数是糊涂的,只有少数人是做到精确的.

 

A:是的,都是如此,我们的观点接近呀!所以最后还是技术分析才可以真正预测指数,只是多数预测不准而已。股票当然可以预测,准不准是另一回事。到底是聪明或是笨是见仁见智。

 

B:言之有理.就我个人而言,大的宏观基本面没那能耐,个别股票基本面有时候倒能蒙对.

 

A:是的,都是如此。使用技术分析者不会排斥基本面与政策面或是其他面的分析,但真正可以预测行情或是走势变化的只有技术分析而已。我统计过很多状况以后,做了一些归纳,等出很多操作概念及应用状况,可以因为因果关系而倒果为因来应用,基本上可以成功的掌握量潮与价格的趋势变化,但也没有绝对值,从来没有,只有趋近与事实状况。还好经过三年多以来的论证,几乎每一次都可以准确的把握市场行情。

 

B:这个互为因果的思路很好,从现在看未来,和先假设跑到未来再看现在,图形应该都是同样完美的.绝对100没有的.但如果应用其他一些相对独立的方法去交叉验证,概率是可以提高的。 

 

A:所以我创立了“分析三部曲”,扣减、倒推、平衡。用扣减的关系观察扣减的区域,其空间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如果空间很高表示压力大小,时间长短表示影响的幅度。因为有了这两个条件以后就可以倒推对后面的时间与空间的影响。从当中找一个平衡关系,依据一个定点平衡关系推导,或是时间关系平衡推导,或是空间平衡关系推导,可以很完整的说明行情的变化,这个就是方法论。虽然不能说这个方法有多好,但至少在技术分析体系中,还是比较先进的应用模式。过去没有人提到的概念,我提到了,而且有很深的统计与归纳,因此这个方法论自成一个,也成为一个体系,当然有足够资格与条件称之为《麦氏理论》。

 

B:是有道理的,均线系统自然包含了价量时空,故以此为推导的依据建立起系统基础是扎实的。

 

A:谢谢肯定。当然也因为有过去其他理论的基础后加以改良而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为什么技术分析理论在事后论证都这么准,在当下使用时常常出错?”我已经改进了这个心理因素,因为心法才是最终战胜市场最大的因素。

 

B:这个我倒没体会到,我理解是技术自然反应市场心里,不知道改进了这个心理因素是特指什么? 

 

A:事先的推到应用,克服了盘中被动式的牵制。结果是什么就什么?不会改变。第一是时间是操作的根本

 

B:哦,这个是的.事先推导能作到提前预期,弥补均线相对滞后的弊端。

 

A:的确已经做到,例如上周就谈到本周三下午才是本次观察变化的关键,因为先进入稳定以后,那么周四、五就会提前启动向上,到了下周二要不涨都难。时间都已经算出来,空间也可以推估啦!这个就是结合时间与空间的应用。但不是无限制的延伸,最多不会超过半年时间的推导,而超过三个月的推导是比较模糊的,只是一个趋势概念,应用上放在20天的关系上把握,这个才是重点。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