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指标形成的优势助涨
(2010-05-19 14:19:04)
标签:
校园 |
当盘势发展到这个阶段,会出现很多让市场意想不到的变化,如果用皮球来形容,我愿意说的是,这个阶段就如皮球一样,压得很低会弹得很高,如果快速压低也会快速拉高,而且会来势汹汹。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看量潮的趋势发展?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看均价线的趋势发展?没有关系,你只要会看《麦氏理论》四个步骤谈的后面两个,即反转点的操作应用及指标关系就好。
反转点如何应用呢?简单的关系请将反转点配合10日均价线来观察,当反转点低于10日均价线时也就是酝酿反击的开始。注意!是开始不是马上开始,因为此时是进入低位压缩的阶段,会因为压得很低弹得很高的模式,因此当进入区域震荡阶段的变化时,10日均价线的压制开始减弱,这个时候反转点就会低于10日均价线。
常常是反转点低于10日均价线的三天内发动反击,多数时间在第三天,所以一定要在第二天内布局。例如周二反转点在2681,第一天低于10日均价线的2684点,那么今天我们就应该注意它反转的动作变化,随时注意可能的变动。
此时留意明日的反转点,在2632点的情况,如果周四突破这个点位以后对5、10日均价线的影响如何?倘若处于平衡的调整,那么指数就有进一步拉高到2688点的动作,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反击时机,那么低于10日线第三天就反击。
倘若还是没有动静,那么在第五天内一定会立即反击,而且会来得急又快,这个就是最大的差异,试看看,我相信你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再来看看20KD指标(注意!使用的是20天的KD,与市场9KD不同。)已经在20°以下形成初步的背离,如果要确认请改为60KD加以观察,这个就是《麦氏理论》使用时的技巧。
再看看MACD指标,负乖离渐渐的减弱降低,说明杀盘力量渐渐的减缓,此时也会有酝酿反击的动作,只是形成弱势的反击,时间短速度快,这些都应该要在为反击前准备,绝对不能在反击后才急急忙忙追高,因为此时若是采取追高买进,通常都会买到一个相对高位点,不利后面的投资。
想想看,过去你用指标分析有这样判断的吗?对比一下其他人谈指标的观点与应用状况,差异在哪里?如果指标只是说明交叉就是买或是卖,那么发明指标者早已经是“富贵中的大富贵”呀!显然不是,说明指标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作为首要判断的依据。
不过指标有一个好处及特点,如果在一个相对低位时,它产生的背离效果来使用,情况非常好,而你必须忍忍忍、等等等,等到最好时机,一般人都忍不住,所以指标应用会有差错。
简单的说明这些,这一刻如果你只会应用指标操作,不妨参考本栏谈指标的状况,会让你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