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近等量扩展益于酝酿反弹行情
(2010-05-19 13:27:39)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上午盘多方做出了努力。第二个小时的震荡回升,不仅仅将指数再度扳红,还在收盘之前的15分钟内将上午盘的交易量能释放到381亿元。虽然同比缩减,但是仍然是保持近等量水平扩增,这也是本栏最近两周以来不断说明的成交量发展状况,区域量的发展,不仅仅要关注平均量能水平,还有日均量的大小,都会对阶段行情的酝酿和蓄势起到影响。
当前行情的酝酿与蓄势格局,早在一个月之前,本栏就反复说明一定要等到指数回到2667点以下区域后,才有条件构筑新的平衡与反弹行为。上周的行情演变,其实完全体现出了这样的变动格局,不过不能排除会有不少投资者,仍然会被本周一(5月17日)的长阴下跌而吓到。特别是看到多达近300只个股跌停的情况下,脸都绿了。
倘若没有《麦氏理论》的分析基础,也没有任何可以让自己信赖的分析方法,假如不被周一的再重挫影响,还很不容易。不过最糟糕的并不是如此,最怕的是人云亦云,见跌说跌,见涨说涨,毫无主见的任由市场摆布,那么就是相当不好的状况了。
要能够比较贴近市场的变动规律来看待指数的变化,一定要追根溯源。在《麦氏理论》的分析体系里,“量先价而行”就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分析基础,通过成交量大小来研判行情变动的脉络,屡试不爽。假如只是从价格体系观察,往往会被看不清楚。就当前的指数结构,俨然还看不到任何有条件改善的局面,除了趋势性下跌的延续,是无法激起任何投资人的信心。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但是依照区域量水平来看,就大为不同了,这虽然还是无法能够当成底部量来看待,但是就持续近等量的扩增水平,已经开始在逐步酝酿行情的形成,这主要得益于从4月28日之后的千亿元的交易量水平,即便退一步观察,从上周一(5月7日)统计,也已经持续了9个交易日的进等量扩展行为。
如此持续的近等量扩展格局,已经逐步促成5、10日均量线汇聚粘合,平均量水平已经低至日均交易量水平,这是有条件促成短期均量线获得改善的,稍增量就可以促使5、10日均量线止跌上扬。同步移动的还有20日均量线,虽然是已经低至千亿元水平,但是仍然需要适当的增量才有条件改善这一移动趋势,一旦能够促成5、10和20日均量线同步向上移动,当可以促成价格体系的改善。
这是《麦氏理论》在观察成交量的演变过程所获得的条件性说明。不过仍然如同之前和大家阐述的状况,短期变动仍然要服从于长期趋势发展,所以即便出现任何形式的反弹行为,都不容易期待过高的作价空间,这将会对大多数个股形成制约,不仅仅在于大盘指数的上行空间。
所以就基于中短期均量潮的移动关系来看,无法不将风险仍然放在第一位来考量,毕竟仍然是处于长期的空头跌势环境下,往往反弹来的来,去的也快,特别是无法出现改善20日周期的移动趋势之前,都会是如此。
因此,回到盘面中来看待指数的变动,多方的努力投资者已经达成共识,不过即便可以基于10日周期产生反击行为,也别期待能够有多大作为。关于成交量的扩增水平,已经毋庸多说,主要则在于K线结构和均价线体系。依照K线结构观察,2739点以上区域仍然会是产生相当大的阻碍,而且20日均价线也已经逐步降低到该区域。而未来两周内都不可能会改变20日均价线向下的移动趋势,那么趋势性压力只会增强。
综合以上分析,在可预期的反弹条件下,如何抉择也需要投资者自己掂量掂量自身驾驭市场的能力。本栏反复说明的指数移动状况,都完全吻合当前市场的变动脉络,指数的变化比较容易从大众交易心理上获得,但是个股的差异性就不能用一个标尺来衡量,所以选股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过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本栏都会毫不留情的抛弃那些趋势正处于下跌中的股票,这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