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下跌时间周期到了就会转变

(2010-03-23 17:41:46)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在指数从2月24日拉起来越过20日均价线时多头的确形成一次有效的改变,当时从量潮的释放到拉高,尤其隔天放量达到60日均量线以上,甚至于接近120日均量线,让市场瞬间看到了多头发力的强势,当然也形成后来持续5天的放量,也构成指数的推高,可是如此条件还是没有改变长线趋势的改变。

主要的关键是3月3日越过120日均价线收在3097点时,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那一天都是非常强势,没有任何征兆与迹象可以看出下跌的理由,偏偏4日出现下跌而且是带大量压低,当天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也没有听闻那个不利与多头的变动,仅仅是因为市场担心周末升息,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而已。

这个动作说明什么呢?市场心态的不稳定呀!只要有任何一个风吹草动的消息就会造成人心惶惶,市场几乎随时都在准备若有什么不对劲就会急急调节。从市场的心理变化解读或是体会可以感受到,当市场都有心理准备或是看不好时,通常都不容易因此而下跌,往往都是在看起来似乎已经转好、市场信心恢复开始看好时反而容易造成不经意的下跌,几乎每一次都是如此。

可以从3月10日以后的下跌感受到市场的变化,尤其是12日及15日的下跌,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消息就构成较大的跌幅,事实上市场最怕的就是“不在预期内的变化”,如果是预期心理产生的变化反而不会变成事实,所以这个才是市场心理分析重点,一定要针对这个部份进一步的推导才能更加完整的掌握行情的趋势变化。

请注意一个事实或是目前规律,当上证指数成交量低于800亿元时都会被市场认定为低量或是底部量,这样的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在阶段性的量潮萎缩中市场基本上都是如此看待成交量的演变,因为从来没有人认真的去研究什么是“低量”、“底量”、“地量”,很多时候对这个量的观点都是用目测法来论述,即看到一个相对小的量就会以此来形容,如果认真的推导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是站不住脚的。

要根据什么条件来认定“低量”、“底量”、“地量”呢?无法对其他理论或是他人的观点看法提出说明,只能针对《麦氏理论》的趋势低量来进一步探索。如果认定为阶段性的低量,即触及低量而反弹来看待,任何时刻只要对比量低于一个趋势量潮比率的7成以下都可以视为低量,如在1月25日当时依据指数跌破20日均价线以后以20日均量线作为基础推理,日成交量951亿元是20日均量线1525亿元的62.39%比率,低于7成就有反击的动作。

从本栏的量潮统计中得知,当日成交量在一日之间萎缩到60%以下指数会马上稳定,低于50%以下就会触及低量而反击,依据这个条件推演2月8日成交量731亿元除以20日均量线的1308亿元只有55.88%,当然会形成相对稳定而伺机反击,尤其持续5个交易日都缩量当然会反击。

到了3月16日的699亿元,对比20日均量线比率是69.62%,如果从绝对数字来看它是低的,但从比率来看不见得是最低,因此低量是对比应用关系,绝对不是目测也不是自己的感觉。

地量或是底量也应该依据这样的基础加以演绎才是,否则如何去推演或是比较呢?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再用到时间的关系上,那么这一切就清晰啦!再对比从2月8日到3月3日的状况,到3月16日以后的状况比较,你认为哪一段的速度快呢?

同样的K线对比2月24日的3022点及3月17日的3050点,或是远一点2月3日的关键点3003,说明的都是点位转变的一个状况,今日压低以后接下来会如何演变呢?时间是否提早?时间周期是否已经到了呢?

任何一次行情一定是言者凿凿、听者藐藐,我说我的,你听你的,当然也会你用你的,至于最后的结果也只有等到结果出来以后才会知道原来真的如此。那一次的行情不是如此呢?从今日上午盘到下午盘的行情演变,感受到非常不稳定的氛围释放,它的基础是来自于上上周的变化状况,每周三到四就会出现变化,你感受到了吗?

明天,是的明天,又是一个周三日,周线产生影响时一半的时间就在下午盘,会不会其变化呢?希望不会真如本栏所言,不过更希望你有心理准备,万一出现一个合理又常态的变化,顺势下跌的动作延续、发酵、爆发,那么你应该知道怎么处理吗?

总是要到到开始转变以后才知道改变的总会变,总是要等到结果与答案出现以后才知本栏讲的话终于成真,是否如此呢?你来验证吧!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