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3月23日)开盘论市:量潮越缩越低越难有机会
(2010-03-23 11:00:20)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当市场的成交量萎缩趋势形成以后,基本面的影响如果是针对个别股或是单一板块的炒作有时候会形成积极有效的发挥,但是如果期待全面性走高或是持续性发挥的可能性及作用通常是不可得也是做不到的事,不管市场最后会如何演变,操作的动作与模式还是要回归到技术面的影响,因为基本面因素在缩量的条件下发挥不了多大的操作影响,主要的影响在市场操作心理,跟进者少撬动不了市场激起,难以引起跟风。
缩量对个股来说也会形成容易拉抬的现象,但是任何在此时拉抬者都会发现后面的跟进者不多,如果因为强力作价拉抬最后反而给他人解套形成自己的套牢,这样就难以为继或是让自己陷入非常危险的操作环境。通常这样的状况发生以后,介入者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暂时停止拉抬,先观察市场的反应,因为流动性不足如果强力拉抬最后自己无法出脱,形成自己套牢的局面,一定要对自己有利才会再操作,如果对自己不利越做就越套牢。
其次是不顾一切的逆势拉高,遇到这样的介入者只能说是遇到一个极度疯狂的操作模式,因为他不顾一切的作价在短时间内会形成一定而有效的价格上涨,但是到最后形成了自拉自唱的局面,介入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通常这个介入者会如此胆大妄为主要的因素是因为他一手有钱一手有筹码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会以为自己与公司关系深厚或就是大股东参与炒作,这个部份的发展有些时候看起来似乎不错,但是时间拉长后会出现投入与结果不理想最后会萌生退意,或是核心内外围纷纷退出,如此对个股的炒作也不见得有利,一定要顺势而为才会轻松愉快。
说穿了市场每一次的焦点股或是热门股或是因为消息而启动的个股,几乎也就在这样的基础里头发生,第一个重要因素就在成交量的换手状况,即吸筹的方式如何而定。吸筹的操作模式会依据市场流通筹码的关系形成自然的划分,不过在政策上需要的炒作模式会有不同,因为在没有选择之下必须拉抬权重股,就如去年6月份拉抬权重股的炒作模式,或是到了去年10月份再拉一次的模式,到了11月2日还是一样如此,说明政策的需要会因为这个元素加入后形成市场的巨大变化,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常态,因为政策也不可能长期干预股市动向,而目前的状况就是因为政策开始放松回归市场自然的供需因素。
其实政策本身的投入也就是市场的一个参与状况而已,唯一差别是政策对市场投入的干预能力不同,在A股市场因为政策对市场起到绝对性的干扰因素,尤其投资人都知道必须要接受或是认同政策的指示来做,绝对不可以对抗政策的要求,因为政策起到的干扰非常可观,这也是为何大家都认为A股是政策市的原因。而市场的参与者因为长期在此环境影响下,也自然而然的接受了政策的指导,所以一般散户投资人更乐于听从政策的指导,任何分析只要套上政策指导的关联关系,几乎任何说法与理由都会被接受。
从客观因素来看这是一个不平衡的市场,也是一个不健康的市场,是由一个实体管理说了算的市场。但换另一个角度来看,似乎这些都是市场合理的行为,只要在分析上加上这些元素基本上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市场的动向。事实上成交量的投入才是最后的关键因素,所以只要用成交量去解读市场基本上已经可以掌握市场90%以上的动向,只要不偏离量潮趋势的角度去说明,几乎都不会犯大错,这个就是为什么《麦氏理论》会从量潮的基础分析的原因。
如果已经大盘的发展状况推演,当量潮趋势下跌时就不应该上涨,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当市场交易倾向清淡成交量形成阶梯式的下滑,这样的基础就不适合拉抬需要大资金推动的权重股,所以此时拉抬任何权重股都是错误的;因为成交量萎缩持续,所以会有一定的周期演变,至少需要走完缩量的阶段,从1200亿元缩到800亿元是一个基础,目前正式如此,此时依据成交量来看当然就是下跌,如何可以反向看涨呢?
这个就是本栏分析的依据,在分析中都是依据量潮的趋势模式加以推理,你找不到任何不确定的形容如“也许、或者、可能、如果”等文字的应用,更不会看到设定“那个点位是突破点,越过以后就必涨无疑,或是那个点是跌破点,跌破以后就必跌无疑”。因为这样的分析都是建立在一个不确定的基础上去讨论,这些就不是推理,而是模拟猜测与《麦氏理论》有非常大的区别。
本栏至始至终都是如此分析的基础,谈到的就是均量线及均价线的趋势发展而已,依据这个因素及条件加以推导找寻一个最适合自己操作应用的模式,就是这样而已。
任何事先的推理分析只是在未发生以前的推导说明,最后都要放到市场检验,很多时候在结果没有出现以前都不必认定是对或是错,还是让市场来告诉你答案。
今天开始就是本周非常重要的一个转变关键,一定要注意接下来的发展及变化,也是检验《麦氏理论》量潮推理分析的合理与否的关键。本栏不会盲目的依据一个理论来推导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因为一日之间的差异变化就改变推理的基础理论与想法,很多时候市场都习惯与“看到涨时说涨,看到跌时说跌”,因为对自己使用模式与方法的不确定与信赖,难免会看到涨而改变初衷,如果因为看到上涨以为本栏看错了试图给予指正,其实别急,等后面的答案来说明,这样会更好。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