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二(3月16日)开盘论市:把握最后反弹总逃命

(2010-03-16 10:47:33)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今日媒体针对周一下跌后倾向于较为对多头不利的报道,说明媒体也开始感受到缩量涨不了的事实,这样的报道与看法的转变显然会增加市场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加重市场的心理负担,这样的条件下就更加不容易上涨。

从其他分析文章中看到保守应对目前盘势的心理转变,同时晚间的资讯媒体股票节目也开始倾向于接受下跌的事实,这样的氛围对今日的市场一定会出现一些效应或变数,目前缩量说明市场人气溃散激不起交易的热情,显示偏空的气氛正在持续发酵,这种气息持续发展会有什么后遗症呢?产生如何的影响?后市变化是否再持续探底呢?此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从周二小幅度低开后拉高翻红也只有维持6分钟时间,高走比周一8分钟更短有告压低翻黑,回归原来的下跌趋势说明市场的人气低迷。对比周一的成交量今日的缩量更加明显,而且缩小的速度非常快,市场参与的热度急速降低,交易不热络构成市场流动性不足会是后市一大隐忧,尤其以目前开盘成交状况的发展,可以明确感受到对多头非常不利的氛围,买盘气若游丝,这样的倾向说明多头进一步陷入缩量难有伸展的恶性循环困扰,这样的局面无法在短期内改善当然就没有上涨的可能啦!

这样的条件演变绝对不是一两日内形成的结果,从120日均量线再次达到历史高位1586亿元时本栏已经提出警告,时间是在去年11月26日,不过当时的状况只是初步的酝酿,还未构成严重的失衡与转变,所以本栏只是依据它的发展提到量潮进入高峰的变化,直到12月9日出现1624亿元后不再创新高,同时运行11个交易日后确立,从12月底那个阶段的反弹,本栏已经倾向量潮开始构成压制的看法,即使1月11日融资券试点的信息出台,本栏还是依据这样的观点持续论述,如今已经一一证明。

最高量潮完成后早就已经形成量潮趋势的下移,只是多数人没有察觉,或是始终不愿意接受转变,一直以多头的思维去解读行情的演绎,一再的认为压低在年线有支撑而且会产生反弹,或是谈到今年的大底是2900点,也有的认为缩量就是构筑底部的征兆,也会说成是底部的构筑过程。这些不一而足的说明不是没有理由,而是最后从市场来论证显然都站不住脚,从此次量潮领先下跌的事实又一次说明“量先价而行”的发展态势,每一次行情的演变都如此,历久不衰、持续不变。

不要忘记上周谈到的一个循环变动影响,即周一或二会有一次压低后的急速拉高,很可惜昨日跌幅不算深也不严重,所以这个区域促销的反弹幅度也不大,更要注意的是从破位以后的变化说明,多头会利用反弹的机会进行一次总逃命,一定要把握这样的时机,就剩下今明两天,估计到周三下午盘以后多头又将再度溃败,形成周线上的弱化追杀是本周的特征,所以周线最后的收盘都会不理想。

上述的说法是依据盘面的发展就势论势,依据成交量的倾向及均价线的变化说明,这个部份可以直接的观察成交量的演变,今日已经构成五条均量线形成顺序“同步下跌”的局面,说明量潮的助跌又再度进入循环排列的破坏中,这样的破坏影响是非同小可的,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更不能只顾价的上涨而忽略量潮的不利倾向。

回到均价线角度来看60日均价线在今日已经跟120日均价线形成“向下交叉”,分线观察还需要至少三个小时以后才确立,但日线已经先行出现,说明价格的趋势已经构成下跌。要注意5日均价线已经交叉20日均价线,只是20日均价线还在上扬,所以暂时在20日均价线的影响下会有一次拉升的作用,但当10日线在周三交叉20日均价线以后,会形成进一步的弱化与破坏,这个时候的下跌动作就会放大。

如果指数在今日再度低于2982点一下作收,周三就会出现20日均价线下跌,这个时候也是最危险的开始,说明真的的下跌在周三,尤其周三下午盘,这个时间因素是造成市场多与空转变最重要的因素,谁都无法抵抗市场的弱化,一定要注意。

跌势已经确立就应该降低仓位、避开风险,或是不要轻易进场操作,此时最好的操作就是不要操作,多一分谨慎就多一分保险,也会多一分安全,最重要的就是资金保值。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