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结构性分析与策略性应用
(2010-03-15 11:12:04)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在周K线结构趋向于不利的局面下,指数低开低走,承接上周五的下跌态势,继续呈现出相对较弱的格局,这既是技术结构本身应有的变化,也渗透出投资者信心的溃散,特别是3月4日的长阴破坏,这一根长阴K线的下跌,就注定了会有今天的格局出现。这已经在过去一周的分析中不断和大家探讨这个问题,长期关注本栏分析的投资者朋友,应当都不会惊讶于当前的跌势行情。
在此基础下,认清楚指数仍然有继续向下调低的趋向,3022点的告破也传达出,在跌势环境下,任何支撑都难以低档反复的破坏和压制,特别是从本栏对于3022点的分析上,更能够体会深刻与了解。
再下跌已成必然,但是否就此一泻千里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是要从细节入手,不能粗枝大叶的看看就草草了事。否则在当前格局下,只要看着20、60日周期趋势的关系演变操作就足够了,其实本栏也反复说明这实际上是保守型投资者相当好的投资策略。
不过股市的魅力就在于总是会让大多数人闲不下来,那么对于这部分投资者而言,当是要掌握好短、中、长各周期的趋势发展,而且要胆大心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在空头跌势环境下,仍然是需要引起警觉的,有太多的钱,都可以在这样的趋势演变过程中输掉,不是要吓唬你,就是要提醒你,悠着点,要玩也是少量、多心。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麦氏理论》中强调,在跌势环境下,“不操作就是最好的操作”,倘若您依循中长期趋势的结构发展来操作,就等待60、120日周期转多后,再来操作,这样的大周期操作策略,实际上往往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屡试不爽,对于那些短线操作始终不得志的朋友,不妨试试这个策略性的应用。而对于始终闲不下来的投资者朋友,就一定要从细节入手分析,掌握更细腻的行情演变,才会更有益于在保护资产安全的情况下,努力获得投资性收益。
依照指数的结构来看,指数已经走低于《麦氏理论》所运用的5条不同的周期性均线以下,特别是在短时间内跌破20日均价线之后,不仅仅造成同步于60、120日周期的下跌趋势,也使得中短期结构形成相当大的劣汰,而且再下跌将会很快就削减了20日周期的扣减优势。
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压力和破坏,对指数产生最大的破坏力还是来自于短期内的结构趋势影响,10日周期就是波及和影响短期产生如此较大反应的因素,经过连日来的下跌,也将促成短期内都不可能改变10日周期的趋势方向了,而再下跌也必然会促成20日同步于10日周期下跌,倘若大家也很清楚《麦氏理论》的分析三部曲,那么也能够早早研判到60日必然要向下交叉120日均价线。
基于上述状况,那么均价线结构上的不良格局,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的,不管是如何选择操作,都不适宜恋战,任何操作都是以短、平、快为主,否则不要玩,休息也是一种投资策略,特别是在大空头环境下。
均价线的失落将会给任何情势的投资带来隐患,不过即便如此来探讨行情的变化和投资策略的运用,但是也不要就此自己恐吓自己,那也不会是成熟的投资者,均价线固然是相当重要的分析元素,但均价线却是每日收盘点的移动平均获得,实际上,K线更是具有产生指数波动的天然属性,这是均价线往往无法比拟的。这在前两周关于3022、3094、3059点的述说上,都是基于K线的结构而来,实践证明,K线更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性和实用性。
以K线的结构观察,估计您现在会明白为何早间指数压低于2982点以下,产生相应的止跌迹象,而且也出现明显的反击动作,只是比较可惜的是,在如此弱势环境下,难以起到有效的激活人气的作用,这和大多头环境下截然反向,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也是比较合理的。缩减量的行为下,不容易推升指数上涨,但是却从这个结构的变化中,乃至盘面中的反应,给予投资者提供了另外一个可以参考的条件,2982点是在两周前上涨的启动点处,这从K线的结构可以获得有效的反应,其实也应验了老二主义的策略思想,屡试不爽,这样说明,您可能会明白许多。不过结构会如何变化,显然不能单以这个条件,还需要综合考量。
比如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即便反击了,空间几何?这是比较现实的问题,买卖本就是一个联合体,倘若一定要拆分,那是操作者自己本身的问题。同样依照当前K线结构观察,10日均价线的反压非常突出,而3023点乃至3013点处都会是在K线结构上形成阻碍的位置,这些点位今天看起来不怎么起眼,但却是当前客观结构上存在的较大影响力,不过短期内不会觉得怎么样,时间拉长后,3023点就会觉得相当有重力感了。如此来看,空间了了,而再回档又势在必然。
这从沪深300指数的趋势发展来看,更为突出,在60日均价线向下交叉120日均价线后,又促成5、10、20日均价线形成交叉性下跌,这不管是在长线趋势的发展上,还是中短期结构的波动上,都是相当不利的局面。假如依照同样的条件和状况,您也看看深圳成分指数,估计更为感同身受。以此类推,同样的视角来观察上证指数,又会怎么样呢?应该心知肚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