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都是缩量惹的祸
(2010-03-12 11:15:46)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都是缩量惹的祸,这么说一点也为过。非单日量绝对值的比较,表明整个量能潮的趋势发展从2009年8月份之后就进入衰退的格局了,这虽然在11月份再出现单日量高点,但这并不影响区域性的量能形成逐级衰退的现象,这样说明很可能会让不少投资者产生困惑,不过只要有基本的《麦氏理论》分析基础的投资者朋友,都应该已经很清楚明了才对。
这个部分不展开说明了,而是要再和大家阐述“量先价而行”的道理,这是市场的自然规律,但也是当前形成的最不好状况了。不过将时间点移动到11月份之后的缩减量行为,就会比较清楚这样的缩减量特征。我们将高点量设定在去年的11月份,那么其后的缩量行为是投资者朋友最熟悉不过的了,这也是最直观的。
从12月份的缩量行为来看,价格的演变表露大家还在犹豫与彷徨,不过进入2010年的交易情况观察,显然这样的心态在1月份就出现相当大的改变,这也造成2月份越是大幅度缩量,越是造成快速急跌的因素所在。
不过也因为短时间内,时间和空间的修整都满足了《麦氏理论》的分析条件,因此才形成其后2月份的上涨行为,直到今天还仍然是在这一结构的发展过程中。上述说明不是要看图说故事,其实这些分析都是早早在没有出现之前就已经说明了,今天再如此罗列还是提醒大家再深入理解成交量的表现行为要优先于价格的趋势发展。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以120日均量线发展来看,其趋势性改变是发生在去年12月10日,但是当时的120日均价线仍然是向上扬升,这虽然都是同周期的均线体系,但却表现出截然反向的走势,这主要是计算方法的原因所致,不过并不影响到对趋势的研判,但这真的要归功于《麦氏理论》的分析三部曲,完全将未来不可知的趋势通过分析三部曲,提前演绎出来。
在120日均量线下跌持续了一个月之久,120日均价线才于1月15日拐头下跌,不过仍然是计算公式的原因而造成120日均价线的反复,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120日均量线的趋势移动。成交量仍然表现着趋势性的跌势,这也将会继续引导120日均价线的移动趋势发展。
这是120日周期量价间的差异,表现出“量先价而行”的特征。以60日周期观察同样如此,60日均量线的最高点发生在去年9月21日,其后就再也没有出现比这个量更大的均量水平,但60日均价线却是经过多次反复,不过仍然没有办法改变当前所形成的量价同步跌势格局,当前的行为也同样反映出来成交量会在价格改变之前体现出来趋势的发展。
其实今天我们用过去几个月的行情来说明这样的状况,如果回顾过去的行情发展,哪一段又不是如此呢?而如今在60、120日均量线同步下跌的环境下,又怎么会不形成60、120日均价线的同步下跌呢?时间已经越来越紧迫了,特别是在60日均量线向下交叉120日均量线的基础下,还担心不会出现均价线上的交叉吗?
昨天说到的沪深300指数其实已经发生60日均价线向下交叉120日均价线的行为了,上证指数也当为时不远啦。好了,到这里大家会很清楚在量潮趋势的影响下,价格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此,当会清楚如何把握大局观。昨天晚上的视频教学里,亮话还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说明和探讨,只有如此才有条件和能力从小处着手,微观应对。
比如之前的分析中,就说明这里是趋向于下跌,那么是不是指数再没有反复的机会?显然不是。无论是从K线的结构来分析还是均价线体系,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态势。特别是20日周期,仍然在下周还会面临低量和低价区域的扣减,倘若用一刀切的方式,把大盘和个股统统枪毙了,那不是分析,那是霸权主义,更不是《麦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