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二(2月23日)开盘论市:重挫以后创造机会

(2010-02-23 11:06:34)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估计绝大多数人在昨天一定没有想到今日会以如此的局面开盘,总是以为应该高开高走结果不如预期,而今日一开始就重挫,这样的变化说明什么呢?是市场心理因素造成今日的下跌?还是因为技术面已经弱化形成市场心理的干扰导致下跌呢?那一个是前因?那一个是后果?

假如你时常阅读本栏的分析对这个问题一定有所了解,假如还是认为市场消息主导盘势局面,或是跟一般的分析看法一样必须选择看多不可的话,那真是枉费本栏连续针对“三线鼎立”而写的几篇文章,本栏依据这样的分析基础与模式已经点出很重要的一个关系,即来到这里产生的变化关系,它的量与价结构状况,这些条件因素早在年前已经说明,虽不能说市场一定会依据这样运行,事实上本栏也是根据这样的条件与基础说明,所以更完整的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技术分析的重点一定是解读市场供需问题,从量与价的变化及变数中去推导市场的供需状况,这样才会更加完整的看到实质面,绝对不是用感受、感觉或是简单的观点可以论述,一定要从市场的心理倾向、市场供需角度去论述,如此才会更贴近问题的重心,才不会如新华社文章谈到对周一的盘势感到“难以捉摸”。其实不难呀!只要依据《麦氏理论》谈的趋势去观察已经可以清楚的判断。

当趋势形成一定的压制以后,多头如果要在这样的基础里头扭转改变,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从过去的统计显示,如果要在跌势中力挽狂澜,扭转价格趋势,只有一个条件可以做到,除了“以量破价”之外没有其他方法,而“以量破价”也绝对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扭转,必须针对相关的趋势周期进行必要的时间周期系数的对应,否则也只是短线上的瞬间状况,没有办法构成集体式的效应,这个才是技术分析的重点,可惜很多以技术分析论述者并没有谈到这个过程。

以技术分析为基础的论述都有这么多的差异,及概念与观点的不同,更何况是技术分析之外的其他分析不是差异更大吗?尤其是以政策分析见长或是以基本面分析者常常认为技术分析是落后分析,是无的放矢,是雕虫小技。其实应该说是他对这些事物的不了解,因为自己的不了解而小看了技术分析的领域,所以认为技术分析没有什么?事实上技术分析的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很深的学理根据,尤其从市场供需衍生出来的市场心理分析,简直就不是你我可以理解透彻的,难就难在这里。

因此,分析的重点就在归纳,如何统计后归纳呢?这个部份正好就是《麦氏理论》的特长,它将市场供需因素简化成一定的趋势模型以后,再从模型中解读市场的心理因素,如此反而常常掌握到市场的变化。如果你能细心的体会与感受,你会发现个中的奥妙与奇特的地方,这个也是我们专研十来年以后的小小心得,目前几乎已经可以从容的解读市场变化。

在周一的分析中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去年11月24日为何会下跌?希望提醒大家注意当时下跌的原因,去注意与了解当时发生的过程与因素。在那一天没有出现之前,本栏提到120日均价线在运行中的时间周期关系,变化就在09年11月24日,应该还有很多人会记得本栏的论述,而当这一天运行到第20天时,请回头看看,是不是在12月22日出现变化?运行到第40天是,是不是在1月20日出现变化?

运行到今天正好是60个交易日,为什么这么神奇?这么奇妙呢?其实只是市场自然的现象而已,没有什么特殊性,更重要的是当时下跌的个股与板块就是来自于权重股,而且本栏已经多次提到权重股会扯后腿,同时谈到就是中国平安,如今答案已经清楚明朗,真是不可思议。

不仅是中国平安,对比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你看到的应该不仅仅是一只个股的状况,是三只一起形成的跌势,再对比三只银行股,估计你会更完整的看到了趋势的可怕。

无可否认的事实,政策护盘的确在08年年底形成有利的助涨,但是政策护盘也有结束的一天,不会长久以往,当时间到了就会出现调整,目前这一刻就是如此,说明政策也有时尽呀!即使去年10月份时谈到不能太早退出,否则前功尽弃,但是经过三个月的循环,不退出也不行,如今还是必须先顾及其他因素的发展,否则顾得了东会失去西,而顾不到西衍生的问题更加严重,说明央行的偏重与选择,只要如此一看股市的问题就清晰了。

如果还原到市场来看问题,就如昨日告诉学员可以依据缩量原则关注个股如民生投资(000416)、正和股份(600759)、宝新能源(000690)、亚盛集团(600108)及首创股份(600008),在这一刻(10:20)它们还是上涨,而且涨势相对明显,正好说明《麦氏理论》量潮分析的优势呀!

本栏谈到这个区域随时会有一次再度创新低的动作,而且是直接惯压而下,在之前已经事先说明,今日已出现,而且真的是一根长黑的掼压造成严重的下跌,这说明技术分析的领先效用,在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说明,所以技术分析可以做到事先的布局。

估计今日很多针对消息面或是基本面分析者会开始搜罗市场信息,才开始解释为什么会下跌的原因,其实这些才是落后分析。

只要依据市场供需因素去分析,基本上可以完全掌握市场的脉动与趋势,这才是技术分析的基础,是技术分析之宝,但市场上很多人不知道,《麦氏理论》已经做到了。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