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耕谈】空头环境下的反弹分析

(2010-02-05 07:53:41)
标签:

股票

12060日周期形成同步下跌时,就是中长期的跌势格局,也就是空头环境的确立,在此基础下,出现任何形式的上涨,都应视之为反弹。特别是下跌初期和中期,只有到下跌末期,才有望形成趋势性的反转,但是这也需要综合条件的研判,才容易确立。

对于当前环境下的下跌格局,显然以60120日周期的同步跌势形态来看,还是处于下跌初期,那么这个时候出现的任何上涨,都难以逃脱反弹的性质。对于反弹与反转的认识,实际上反转是由反弹演变而来,但是反弹不一定就会反转,所以在没有明确的信号确立反弹会演变成反转之前,还是需要依照反弹的特点来分析和操作。

从跌势环境中来看待反弹,有三个阶段性的特点值得投资者关注,即:酝酿反弹、进行反弹、结束反弹。从不同的阶段特征来看,又有不同的条件和基础。在酝酿反弹阶段,这是构成反弹之前的基础条件,对于反弹的认识,大家都很清楚,在空头环境下,任何毫无征兆形成的瞬间强力作价行为,通常都是昙花一现,难以持续的,缺乏可操作性,这一类型的反弹通常都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不操作就是最好的操作。

而倘若在下跌过程中,能够经过时间和空间酝酿,然后构成的反弹行为,通常都是有可为的空间和时间,来维持阶段性的行情发展,不至于稍纵即逝。这一状态的形成,就需要能够有相应的调整空间,以及时间周期的酝酿之后而形成反弹。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比如对于当前的指数结构,两周前本栏就持续说明,指数从3300点区域,快速的下跌至2900点处,在此期间,没有一次像样的反弹,而且指数也顺利回到48周均价线处,依照《麦氏理论》的均价线体系,由于48周均价线仍然是向上扬升的趋势,而且保持相对较陡峭的角度上移,将会对指数构成绝对的支撑效应。

从这些条件来看,其下跌的空间和位置也都足以有条件促成指数在此形成反击动作。只是的确依照中短期结构而言,实在不敢期待指数会有多大的可为空间,这也是指数在向上触及510日均价线处,都构成明显的在压回修整态势的个中缘由。

需要能够形成比较有可为空间的反弹,就需要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周期来改善均价线体系,以化解和改善均价线所形成的压力和阻碍。而从各周期的均价线体系来分析,显然想改变60120日周期,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那么也就不要期待在短时间内酝酿的反弹,能够有能力去挑战中长期均价线。

因为还有相当较长的时间,中长期均线系统都需要扣减相对比较高的量能水平和指数区域,那么也就只能依循中短期结构的条件来分析可反弹的条件和空间问题。从酝酿阶段的基础条件来看,已经具备了,但是倘若时间周期不能够完成,那么由于各周期均线的压力和阻碍,也必然会对反弹构成较大的阻力,反而会压缩了反弹的空间和持续时间。

所以比较理想的反弹是能够完成时间和空间的酝酿,才进而形成的反弹行为,就会有利于操作。在短线结构上,通常都会依照20日周期为主,而一般也会基于10日周期的改变为短线的交易机会,但是在没有改善20日周期之前,也还是不太容易产生较大的可为空间,因为会受制于20日周期的趋势发展影响。以当前的指数状况来看,显然20日周期未来还有两周的时间都是扣减高量和高价区域,那么也就是说,在两周以内,都不容易期待指数会成功站上20日均价线。

如此观察和分析,那么即使在10日周期能够获得改善后而产生反弹的机会,但是都不容易期待会持续向上越过20日均价线,而从移动的角度来看待20日均价线的位置,在向后推延,20日均价线已经向下移动到3100点以下区域,这样来看,岂不是即使反弹也不容易高过3100点以上,换句话说,倘若指数能够在10日周期的改善基础下构成反弹,而且持续攻坚到3100点以上区域,那么应该就是难得的卖出机会了。

不过倘若以K线的结构来观察,可能还不可以如此乐观,126日的长阴所构成的技术性阻碍非常突出,而过去3个月的修整平台,其低点在3050点,这些关键性的位置都将会成为反弹的阻碍区域,那么如此来看,显然在3050-3100点区域都将会构成相对明显的压力。以这样的条件分析,显然倘若指数能够触及到3050点以上区域,都应该选择先行退守,等待后续行情的结构变化有利于操作时再介入。

上述分析实际上就是阐述了“进行反弹”的阶段,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基础条件,在进行反弹阶段会有不同的策略以应对。而关于“完成反弹”,实际上也就是满足了上述条件后,其操作周期也就自然结束,那么反弹也就结束了。也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是根本就没有产生反弹,酝酿夭折,而提前结束了,这在中短期结构上往往容易出现这一状况,特别是在主跌段更为突出。

通过上述文字的阐释,应该明白在跌势环境下的反弹,可以从哪些角度予以观察和分析,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来制定操作目标,而不需要再盲目的受制于涨跌。因为往往在指数到了有效的阶段性支撑区域后,先知先觉的资金已经开始躁动不安了,近来的行情表现就是如此,从本周一开始,个股的活跃度就开始提升了,当天亮话也特别撰文说明《指数已经到了48周均价线啦》,这是有条件构建“酝酿反弹”的基础,然后就是如何“进行反弹”和“结束反弹”的整个过程,目前来看,正在一步一步推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