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四(2月4日)开盘论市:回归趋势压力判断涨跌

(2010-02-04 11:10:10)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任何因为消息面的推升助涨到隔日市场冷静回应后,才是判断消息是否可以延续涨势的重要时刻,市场的操作情绪在周三被翘起之后,强势股是否可以持续跟进上涨,市场的人气倾向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

从市场的惯性因素看,周三的的上涨来自于消息面的推波助澜,那么今日也必须形成消息面的持续发酵,倘若这样的条件不可得,那么周三的消息面效应就会递减;若是消息面的助涨昙花一现,接下来衍生拉高后形成二度套牢形成再度的掼压就会在后续中出现,值得关注。

通常涨幅过大的隔天行情不见得会高开,这个现象在多头市场里头是不会出现,因为在多头市场收高第二天会再度高开,如果是大多头趋势那么不仅会高开,而且会高开后再度走高逼使观望的踏空买盘进场。可是,在下跌趋势环境下隔日往往都会低开,而且30分钟以内都难有反击能力,这些条件与状况就是判断趋势属于多头或是空头的依据,显然今日就是空头跌势的一个证明。

周三从最低点2890反击拉高做收,今日直接低开其实说明的是周三抢短买入者太多,都想赌周四高开后获利了结。当然也可以解释为短多卖压的释放,但介入者刻意压低测试市场的卖压;也可以解释为压低清洗浮筹后等待伺机再发力。

不管从那个角度来看或解释,都可以是正确,也都可能错误,因为市场的演变各种可能状况都有,可以是随时出现,也可能单独产生,股市中绝对不可能以单一的条件解释说明就可以回答全部的状况。不过市场一般习惯用一句话解释或代表全部,所以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错误,常常也就错误解读了行情的演绎发展及过程。

更多概念上的错误是以自己的观点论述去臆测市场或是他人的观点,这个状况是市场分析最容易犯错的部份,更可怕的是自以为是的推演就认定他人看法就是这样,或是市场就是这样,而且会说“如果不是这样一定会那样,否则为什么会那样呢?

用辩证的模式推演,用反证的模式推导,总会以为自己这样的观点是正确的解读,殊不知市场总有这样的状况在演进中,它也许只是市场林林总总中的一个可能状况,但绝对无法代表全部,以偏概全当然就犯了大忌。

本栏的分析基础建立在以上证指数为论据,说明的是量潮的演变,假如“大盘下跌,罗顿发展大涨,如何解释?”其实不必解释,因为千多只股票中总有涨也有跌的,本栏谈的是指数,若你问的是个股,差异很大。如此质问,不管谁都无法回答你的问题。

假如以为这样问就代表观点正确,事实上正好犯了类比错误,就如同问“同一个父母生,为何兄弟长相、高矮、智商有所不同一样”,因为这是不需要回答的问题,问了这样的问题反而显示对这个问题认识的粗浅不了解。

所以谈指数只能谈指数的基础条件,无法谈论个股,假如要谈个股也只能针对该股来回答,这样的划分才会更加完整,也会更久贴近事实来看问题。虽然不一定可以解答所有问题,但会更接近问题的核心,也才能真正掌握问题的本质。

从这个观点来观察,依据盘势的发展变化,显然大盘指数的趋势可以是下跌的,当中有30%或是更高的个股是可以上涨,这些都不矛盾。如果谈指数,也只有针对指数的发展变化推演,无法针对个股来说明,这些就是归类分析的基础,否则混为一谈只是徒留无谓的争论而已,没有实际的意义。

还是回到量与价来看盘势变化,谈的就是这个趋势中的演进,说明的还是近期的状况,明白分析的论据后再来谈论趋势的演变,这样就会更加完整。其实,重视与尊重每个人的观点看法,然后各自表述个人的观点,观念相同不代表就可以正确解读与掌握市场,观念不同也不代表是错误反映市场,每个人都有一些潜在性的条件可以佐证及参考应用,说穿了任何的分析也都是如此。

从均量线及均价线的趋势来看,任何缩量在所有均量线之下,任何形成120日均价线下跌的趋势,只要指数低于5日均价线就表示随时会再创新低,所以本栏还是认为指数随时会再往下跌破上个低点2890点,回补缺口2779点随时会出现,更低回到2667点就是根据《麦氏理论》K线战法来推演。

是否正确就等后面的结果、答案来证明,就如在1月5日3282点就开始看跌的条件状况是一样的。今日周四,应该要注意周线的影响,即使避开了本周的下跌,下周还是无法抵挡得住再下跌;即使反弹再高最后还是要再下跌,这才是趋势的压力。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