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于长于短,都难以持续上涨
(2010-01-29 11:13:46)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在趋势的认识上,应该都很清楚了才合理,无论是从12月份开始转变下跌的120日均量线,还是从1月15日开始下跌的120日均价线,如今也已经完成了10.95天的确认,正式宣告了120日均价线的下跌态势,从而形成120日均量线和均价线的同步下跌格局,也就是120日周期的跌势形态,完全由多翻空,进入长期趋势的空头下跌格局。
以120日周期的扣减关系来看,依据当前3000点的指数区域和不足1000亿元的交易量能水平,两周之后,120日均价线即将进入相对当前指数较低的3000点以下区域扣减,那么有条件在120日均价线的扣减上获得释放,但是同步扣减的量能水平仍然是高达1300亿元水平,显然还是有点困难的,不能够增量就无法消化,那么价格也就不容易产生优势,而一旦增量又难以持续,反而容易引发上涨不成反手下杀行为,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所以,就120日周期的移动关系来看,虽然价格上可能会出现相对的扣减优势,但是量能实在不敢期待,那么也就不容易期望会出现量价同步上扬的格局。如此来看,当120日均价线即使进入相对较低的区域扣减时,仍然不可以松懈对空头趋势的防范和谨慎。那么是不是说就任何的操作机会也没有呢?显然也不完全。
连日来分析谈到,缩量不可以上涨,放量也不可以上涨,强攻不行,急跌也不行,最好的方式就是维持窄幅的横向整理,然后用时间来换取空间,但这通常都主要至少完整一个短周期结构的修整,时间上会延展到20个交易日,而这又特别会体现在成交量能结构上。依循本周的缩量特征来看,是有条件在这一量能水平上构造一次相对的平衡,不过从时间来看,显然还需要至少15个交易日,而这恰恰是延后到春节后了。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也因为此,无论涨还是不涨,都难以在春节前有非常好的时机,所以才反复谈到,春节前的操作应尽可能缩减,压缩,再压缩,避开春节前一切不好的预期,即使会错过上涨。倘若要操作,仍然是本栏不断阐述的交易策略,短线交易就好,当5、10、20日均价线同步压低后,还会有一次急杀的行为出现,而目前5日均价线已经压回到3000点区域,10、20日均价线还在加速向下移动,其角度都非常大,没有谁会硬着头皮向上攻,自讨苦吃,而资本的逐步本性更不愿意去当炮灰,比谁都跑的更快。
因此,对于当前构建在2995-2933点区域的反弹行为,虽然亮话反复多次说明,这里是存在反击的条件,而且也细部说明盘中的量价关系演变至少都需要2-3次的反击动作之后,才有希望构成真正有效的反击,估计上午盘的表现,已经让大家彻底感受到了这一特征。
周三上午盘的努力,没有成功;周四上午盘的努力,也没有成功;周五,开始反击了。如此细腻的分析,亮话不敢说除了麦氏理论的分析才有如此细致入微,但很可能您是很难在其他地方看到如此详尽的分析。倘若您也能够体会到本栏反复说明的量价演变关系,也应该能够看到上午盘所出现的价涨量增格局,这才是有效的反击动作,早早的就说明过,而这又是多么好的实例教程啊。
至少有两个方面,是值得大家去思考和学习的,一是2995-2933点区域的分析和推导,绝对不是等到这个点位不跌了,等到反击了,才来事后诸葛,而是早早说明在先,这是麦氏理论的思想精髓,未来式行情分析。
二是空头跌势环境下的缩量行为,以及盘中如何观察量价关系的演变。这些关系的掌握,都有助于追踪分析和认识市场发生转变的特征,实际上也进一步从中解读出投资者的态度,凡是人参与的部分,就少不了人性的一面,这恰恰是可以从交易过程中来体现出来。
不过,即便再次完整的被本栏抓到这一阶段性的低点区域,但是仍然不建议大家不顾风险的去操作,特别是仍然缺乏基础知识分析的朋友,只是“看到风、便有雨”的投资者朋友,切记,更不适宜您的投资,因为还没有搞清楚前因后果,只不过是一个影子晃过而已,当然是不容易操作的好。要想操作的好,又能够玩的好,还能够给春节备红包,那么就需要有适宜自己的分析和操作体系,否则只是跟风,也要等到春风来临。
文中开头部分谈到120日周期的下跌,还会继续延伸下去,而当长期趋势确立后,那么较短周期就会起到左右和干扰短线交易的变化,这在麦氏理论里称之为就近原则,比如中短期结构的干扰会更大,而其本身所形成的下跌趋势,就会压抑的多头喘不过起来,更何况60日周期正处于量价同步高扣减区域。显然于长于短,都难以持续上涨,那么当然是拉高卖出,等待继续下跌。今天是周五,别看上午盘涨的好好的,谁知道尾盘会不会来个回马枪?还是防范为好,小心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