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耕谈】从沪深300指数看市场发展

(2010-01-15 11:20:54)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指数基本上是不容易有什么期待的,这将会是阶段性行情修整的表征,昨天已经撰文说明,在指数方面,别多想,幻想的越多越难堪,指数的不良形象已经被大多数投资者接受了,那么周五的行情还是要小心谨慎为好,这将会是大多数投资者的选择。而倘若仍然是喜欢玩短线交易的投资者朋友,一定要明白每一笔交易的基础,做到进可攻、退可守,这又要回到麦氏理论的十大战法,至少都要满足三线鼎立的模式,否则统统不要。

昨天和大家谈到周K线的结构关系,依循沪深300指数来看,也是具有同样的结构特征,3413点、3280点和3483点都将会是本周乃至下周比较关键的位置。依照当前的指数位置来看,似乎有条件守护本周比较关键的34133280点,那么初步来看,在周K线结构上,仍然没有形成绝对的破坏。不过12周均价线在3488点,是否能够收在12周均价线之上,就显得有点难度了,否则还是会对下周的走势产生技术上的干扰。从周K线的结构来看,沪深300指数,显得扑朔迷离,上下跌宕之间,多空博弈略显多方疲态。

K线没有优势。那么回到日K线观察,大家要注意分析各周期之间的差异性移动关系,长线120日周期毋庸置疑,已经步入同步跌势,看这势头,应该在未来15个交易日以内都不容易改变,也就是未来三周都将会促成120日周期的量价同步下跌,显然这不是好现象,也是相当不好的局面,特别是对于长期趋势,在经过10.95天的确认后,就确立了长线趋势的下跌,更何况120日均量线已经持续下跌25个交易日,未来也至少有三周都是会继续促使120日均量线走低,这是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改变的。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而再以60日周期观察,目前的反复波动和上蹿下跳的局面,主要就是来自于60日周期的条件推动,在量价同步低扣减的关系下,形成60日周期的支撑和助涨行为,虽然指数压回到60日均价线之下,但是并没有偏离太远,仍然围绕在60日均价线上下徘徊,这就是均价线的吸附性和牵引作用。不过再向后延续后,那么很快也将面临相对高量和高价区域的扣减,特别是当扣减112日之后的量价区域,已经和当前的指数区域持平,且高过当前的量能水平,那么很容易就造成60日周期的同步再下跌,一旦随同120日周期同步下跌,那么将会是绝对不好的格局,也就完全确立了中长期趋势的下跌态势。

只是依照60日周期的移动关系,未来还有5个交易日是逐步扣低的,量能也相对较低,平均量不足1000亿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倘若指数还是能够维持在当前水平,60日周期的优势仍然会在此形成有利的影响,而比较不好的状况就是60日周期向后推移后,进入112日之后的区域扣减,就会产生不利的局面,从时间的移动来看,时间又推向本月25日。实际上从操作的角度而言,不管是前还是后,都应该要先做准备,不可以留恋而忘返。

同样的条件来观察20日周期的移动关系,今日扣减3480点,目前区域平衡,而下周开始扣减低于当前水平的低指数区域,也将有条件促成20日均价线扣低走高,倘若指数能够坚守在20日均价线之上,那么显然也会在下周形成有利的局面。这看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状况,特别是结合60日周期来看待,不过倘若从10日周期观察,想必大家也都很清楚,即使下周有条件守,但是如何攻?就是一个大问题了,更何况这样的优势是很容易被破坏的,一根长阴线就改变了这一优势。

因为10日周期从下周是扣高走低,无论是价格还是量能都是如此,特别是价格会形成比较直接的影响,倘若10日周期不支持上涨,那么也就不容易激励短线交易氛围,实际上这就会逐步向较长周期渗透和影响。而K线的结构,想必还是有朋友会对周一的长阴线心有余悸,至少这根长阴K线在这里形成了不好状态,那么也应该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消化,即使能够向上拓展空间,那么显然可为的空间有限,那么操作上也不容易将目标定的太高。

综合以上分析,影响指数的每一个周期都能够做到比较清晰的了解,那么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应该比较容易应对。由于各周期之间的不正常、不合理、不协调的局面,那么仍然会是看似上涨又下跌,看似下跌却有上涨的态势,然后据以此选择自己可以掌握到的波动应用操作就好,小心翼翼行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