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亮话天窗
亮话天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893
  • 关注人气:1,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三(6日)开盘论市:来回震荡波动见好就收

(2010-01-06 10:09:36)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在上周谈到未来十天的市场状况将形成明显的来回波动,而且会出现“当看到大量上涨时隔天反而下跌,出现下跌缩量后的隔日会形成上涨”,这样的结构变化会超出市场的感受,主要原因就在缩量超过20个交易日之后量潮开始逐步放大扭转,也说明了为何会波动而调整的原因。

从过去的统计中说明,上证指数成交量达到1800亿元以上就进入高量潮的水平,而且至少要形成持续10个交易日以上的滚量,倘若还要攻坚至少要维持在2000亿元以上的水平量,达到2200亿元以后就会形成股价的爆发或是喷出的动作,但通常也容易构成超大量而结束,说明滚量的基础与市场的效应变化基本如此。

但绝对不是如此滚量就一定能够上涨,所以量潮本身会形成高量潮、中量潮及低量潮,去年7月2日的高量潮经过了半年的运行,目前进入了非常明显的扣高量潮的阶段,所以形成的量压也构成了120日均量线走跌,通常说明它开始形成一定的长期量压,此时也是进入修整的阶段,尤其开始进入涨势量潮的调整,股价容易形成来回波动,这样的模式变化对个股影响非常大。

从量潮的角度来看,说明量潮进入了修正调整的阶段,任何调整阶段的量潮可以视为最不容易把握的阶段,往往会看到出大量推升时,从多头的视角看会认为开始上涨,但此时放量反而会构成急速压回,如果看到大量而买入,通常会买到上涨中的高位,而且不排除后面因为拉高以后构成的下跌,这才是近期判断的重点。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因为调整周期的时间至少需要十个交易日,有时候会长达20个交易日,不过一般很难延长时间,所以时间周期都不长,最怕是出现一次拉高后急杀又造成巨量长黑的下跌,这个时候就是急剧下跌的开始,形成对后续的破坏与影响,这个也是在任何分析中最难受的阶段。

这个阶段也是最不容易把握与分析的阶段,因为任何状况都可能发生,尤其是眼看似乎会上涨,但是一个反转又变成下跌;似乎看起来会下跌,但是一个缩量,尤其是急速缩量以后又急急拉起来,这样的变化与变数会在这个阶段、时间周期内发生,对多头来说会倍感辛苦,假如你是看涨才买往往会大错特错。

如果倒过来操作,正好符合市场的逆向思维,这个就是调整期的盘势演变,本栏只能从统计经验中事先说明,而且强调最容易犯错就是这个阶段,在结果没有出现以前实在无法告诉你答案,只能从统计加以描绘,然后等待后面来验证,不过这样的推理分析正好说明《麦氏理论》针对未来式分析的推理模式。

市场的板块效应形成此起彼落的现象,今日强势不表示隔日会再形成强势,所以一定要注意这样气势的转变,而且板块的互换与轮动速度飞快,说明市场持股较短来回操作速度较快,情绪上容易见风转舵、见好就收,心态上感受到急躁不安的心理,显然担心市场的异动。

一定要以稳健的操作模式来克服调整周期的盘势变化,有一个现象可以说明市场的操作模式,而且这个阶段使用这样的模式基本上都会成功,即请以KD及MACD指标应用,当这两个指标形成准备交叉上扬时,个股的股价基本上都会涨,为什么?因为多数散户都是这样使用,所以指标发挥了它在这个阶段的影响力。

而且几乎在MACD的主导下形成这样的态势,所以可以把握这样的机会进行操作应用与发挥,不过还要注意一个条件,通常MACD交叉后的第三天或是第五天都会形成调节,如果你是应用指标操作就必须坚守指标应用的规律,要见好就收,然后转换到其它刚刚从低位开始的个股操作,如此可以来回操作几回。

是的,机会就在一瞬间但一定是给那些懂得把握与应用的人,请注意这样的状况出现,随时随地都是机会,也都是调节的时候。

重要启事:
应读者邀请,1910日在杭州举办读友见面会,和您分享在资本市场的研究成果及研讨虎年首季投资策略。欢迎各地读友尤其是杭州附近地区的读友,邀请您莅临参加、踊跃报名。
讲题:麦氏理论虎年首季投资研讨会
地点:杭州市上城区浣纱路17.杭州香溢浣纱宾馆
时间:19日下午1300-1700110日全天。
咨询热线:020-375823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