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耕谈】量缩价涨能持续多久?

(2009-12-31 16:33:49)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成交量研究是《麦氏理论》分析体系的核心基础,它开创了以量潮为基础技术分析的新空间,从基础的量能水平到推升价格发展,再到高位量潮到萎缩下跌的量潮,这些是涨跌的原动力,量能潮的发展支撑价格的基础条件。

从历史交易行情来看,任何一次上涨都是大量潮持续扩增推动的结果,此话看似正常与普通,亦如同每个人都知晓“量先价而行”的市场规律,但很多分析体系中并没有做到真正透析成交量在实际分析和操作过程中的过程及应用,虽然知道其重要性,但实务上应用量潮加以演绎的是少之又少,基本上都是以价格为中心去解读行情发展。

比如200911月份的上涨,缘何看似不错的指数结构和市场环境,却只上涨到1124日的最高3361点就终止,没有办法将指数再度推升越过3478点以上区域,主要原因就是量能潮用尽后形成步入衰退所导致。虽然从112日所启动的大量推动上涨看似强劲有力,但是量能扩增的速度来得又急又大,这样当然无法形成持续的扩增态势,当进入12月份的交易量能逐步衰减后,形成与前段大量形成鲜明对比,致使整个盘势弱化后下移,这是无法推动指数继续向上拓展的主要因素,没有基础力量的推动,就不容易期待更大的空间发挥。

但这一状况似乎与2007年下半年的修整格局又恰好相反,虽然2007年下半年没有出现高过2007年上半年的交易量能,但指数却逐步被推升到6124点才扭头下跌,显然与我们所看到的两个时段,产生了很明显的差异,缘何如此?只要从量能潮的趋势发展来看,就可以清晰的解读与演绎整个过程,量能潮衰退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促成价格下跌,只是前后在价格体系上产生了一些结构上的差异,才使得前后的时间差和空间距离出现不同变化,但是最终的结果都是一致,这也验证了“量先价而行”的规律性。

关于价格的发展以及量能潮的演变趋势,如何来分析和推导呢?这是件简单也复杂的工程,也是真正认识与完整解读市场的过程,必须经过深入细化反复推敲分析后,才能够更清楚每一个变化对市场的影响。

比如20091124日的下跌与729日的下跌,如何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这也和上述谈到的两次市场变化所类似,其方法的运用也是一样,但是具体到价格上,投资朋友可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为大家最初所认识的都是价格,也是基于价格来操作的,只要依据《麦氏理论》的“分析三部曲”——扣减、倒推、平衡三个过程推演,可以很容易获知趋势发展的方向。

顺势而为是每一位投资朋友都会遵循的规律,那么如何推演和获得趋势的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麦氏理论》所致力研究的方向。经过长达数年的沉淀和积累后,通过“分析三部曲”针对于所参考的周期进行推导分析,就可以获得各周期的移动趋势,倘若能够清楚的获得每一周期的移动趋势,那么也就是可以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了。

《麦氏理论》的分析基础里,60120日周期代表了中长期趋势,20105日周期代表了中短期趋势,中短期趋势服从于中长期趋势发展,从长期趋势着手,只要将分析重点放在60120日周期的移动趋势关系上,就可以掌握长期趋势发展方向。

对比2009年的年度交易行情,实际上也就是起始于60120日周期的同步翻阳才促成后面的上涨,其上涨力度和幅度非常可观。但进入11月以后至今状况出现了转变,由于从7月份至今,已经长达半年的横向修整,逐步削弱了中长期均线的移动优势,而且120日均量线已经由上涨转为走缓后下跌,持续的时间长达16个交易日,远远超过10.95天的关系系数(关于关系系数的说明,后面会连载探讨),已经确立了120日均量线的下跌趋势。通常情况下,这一状况在初期转变还不会特别严重,倘若经过两个10.95天的移动扣减压力,即21.9天的下跌确认,往往会产生更严重的破坏性。

以当前的指数结构观察,随着时间的累积,也将渐渐使得120日均价线失去优势,即使继续上涨都比扣减的速度慢,这就是促成往后120日均价线下跌的原因。

从时间上来看,120日均量线的时间累积恰好就指向了2010111日,对长期量能潮的趋势发展越来越不利,特别是当日交易量不足1500亿元水平,显得更是困难。依照《麦氏理论》分析三部曲,120日均量线的扣减量水平是在72日以后的高量能区域,日均量都超过了2000亿元,显然是无法有效消化,而同步形成的价格扣减也是7月份的高指数区域,这对120日均价线产生了压制的局面,依循当前的指数位置,120日均价线会因为“扣高”而掉头下跌,一旦形成120日周期的量价同步下跌,那么就会是长期趋势的转变。

量潮趋势下跌就不可能形成价格的单独上涨,量潮是价格上涨的“力度”,价格上涨是“幅度”与“高度”,如果没有“力度”哪有可能价格可以出现单独的“高度”上涨呢?“力度”不足,涨势就无法强化,所以不可能俱有持续上涨的“强度”,这个就是目前盘势的状况。

从《麦氏理论》量潮推演说明,不仅2009年年底无法形成单独有金融板块的拉升,即使到了明年也很难起到可以偏向价格的拉升,尤其偏重在权重股一枝独秀的上涨,虽然政策上的激励措施促使股市走稳,但是最终还是要市场认同,然后参与,市场无法认同,参与的群众渐次减少,那么最后还是要形成回调的修整,这个才是整个市场未来的演变。

从量潮的推演时间周期判断,明年上半年会形成来回波动震荡的局面,前三个月的变化应该也只会形成在一定幅度上下的震荡,然后形成逐步的盘跌,间中容有反弹不过幅度应该有限,即使有金融板块发动维持指数的高度,也会在最后走向偏锋的局面而形成一面倒的状况,操作风险还是相对比较高,一定要多多留意。

上述推导分析过程主要是基于《麦氏理论》的分析三部曲,关于这个部分的内容会在后续文章中逐步和读者交流探讨,本文因篇幅有限无法一一说明,只能粗略地和读者作个说明,2009年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每一位投资朋友都应思考和总结一年以来的成长历程,然后为2010年做准备,一年之计在于春嘛。祝您新年快乐,虎年旗开得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