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二(29日)开盘论市:留意年底收官前短线波动

(2009-12-29 10:30:33)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剩下最后三个交易日,通常都会打出岁末年初如何布局与铺垫明年行情的宣传思路,到底这样的作法结果会如何?从过去的经验与统计来看,还是有相当的对比作用,尤其从作息的角度出发,年底通常也就是新一轮布局的好时机。

这个跟我国农民历有关,例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观念,从古至今已经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数千年,难免会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所以冬藏是一定很明显的生活习惯,股市难免也会受到这个影响。那么,假如真的要冬藏,应该冬藏什么呢?

所谓冬藏应该解读为从现在开始找寻明年度俱有上涨机会的板块与个股,例如3G的概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加上预期明年的通货膨胀,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题材,尤其相关的消费关系,再再都说明明年的变动与倾向,的确可以进行这样的铺垫与布局。

其实,更好的选择还是在与量与价趋势的把握,例如本栏不断说明与强调的条件,一定要选择绝对多头组合的形态,因为这样的趋势形态才是决定了板块或是个股上涨的主要原因。所以不管你要冬藏什么?还是要回到股市操作的主题,绝对多头组合的模型与形态的应用。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假如以上证指数的条件来看,显然不具有绝对多头组合的趋势形态,虽然目前还有价格的支撑条件,但也只是短时间内的状况而已,不具有较长周期的支持,所以如果针对指数的变动,实在无法就此设定冬藏的操作思路与概念,反而应该要避开这样不利的因素才对,所以冬藏的操作想法在本质上是有道理的,但是在目前的这个基础里头反而不具有操作的指导作用。

那么该如何设定操作呢?假如完全依据指数的波动操作也不对,这个又回到本栏屡次说过的三种与指数走势对比的状况,一是比大盘指数强势的个股,其次与大盘同步的个股,第三是比大盘弱势的板块个股。第三种要排除,不必在这里多费唇舌。

本栏近期一直强调,本次的指数上涨其实不是指数本身的涨势造成,是因为来自于中国石化一只个股而已,请对比近期中国石化的波动与指数的关系,可以清楚的知道这样的关系,所以目前的指数可以说是因为中国石化而起,所谓“一荣俱荣”,会否出现“一枯俱枯”呢?重点势必会是下一个状况演变的模式,我们一定要多加关注。

因为同个时间对比三只银行股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我们几乎可以认定实在不会上涨,那么这三只银行股不会有激励盘势再度攻坚的作用。同时看看二线的银行股,几乎乏善可陈,此时是否可以连想到一个简单问题,为何今年放贷已经达到10万个亿,超过过去历史的高度与速度,银行会因为放贷越多越赚钱呀!为何反而不涨呢?

显然更大的担心是因为政策性的放贷过多容易形成呆账,对银行来说若是坏账多影响利润。再看看保险业三大巨头,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的走势,实在也不具有上涨条件,更奇特的是为何中国平安是当中走势形态最差的一只个股呢?这个真该多一点时间研究、论证与关注才对。

不管如何?有一个观点一定要记得,谈大盘说的就是大势的关系,对于个股若是与大盘不同,趋势当然不一样,所以不能说大盘不好所有股票都不好,这样有点牵强或是偏颇,因此还是需要针对个股的优势条件进行个股的应用。

请看看近期谈到的个股,几乎都是围绕在均量线与均价线形成有利上涨的基础进行说明,例如以大唐电信为主然后衍生出烽火通信、长江通信、亿阳信通、中卫国脉及中国联通等个股的多头气势,说明了它们还是俱有进一步走强的机会。

再看看今日上涨的个股如广宇发展,虽然停牌后复牌,其实它的趋势上涨所构成的涨势也非常明显;还有金马集团,一样的题材炒作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另外的一些个股如江苏开元及沙隆达A或是通化东宝都是类似的题材效应。

不过今日指数低开后拉高的基础来自于工商银行的趋势,是否这一刻需要强力的去护持这样的权重股呢?还是要关注市场疑虑、担心的状况,所以多空的拉锯交战暂时还没有定论。从《麦氏理论》的量潮角度出发来看还是一句话,成交量不足就不应该如此逆量潮的趋势去拉抬,还是应该多看看才是。

指数不管是否挑战20日均价线,依据指数的条件都应该倾向调节为主,是否会在最后两个交易日中强力作价?这些都不必多想,因为以趋势为指导才是重中之重,其他都是题外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