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对比量”与“对应量”的问题

(2009-11-04 09:34:18)
标签:

股票

 

在《麦氏理论》中非常重视“对比量”与“对应量”的关系,因为这些关系,所以衍生出很多推演的模式,假如你不理解这些关系,就很难谈到量潮的演绎,当然也不容易使用。所以很多学习《麦氏理论》者常常以为不过就是趋势量潮关系的推演而已,都认为很简单,但是经过这个部份的应用以后,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深奥,难以理解。

是的,理论的开宗明义很简单,但是演化过程比较复杂,尤其牵涉到时间与空间的问题之后,只有更为复杂。其实也没有办法,分析股票不是分析股价的关系,其背后的因素在分析主导这个价格变动的关系,这个关系一定就牵涉到人、事、物、时。假如没有这些元素,那么股票的分析就显得非常苍白,当然也分析不好,其实就是分析人的因素,这个部份就非常复杂。

例如目前的量潮关系,针对半年量潮来看,必须达到每天1490亿元的对应量以后多头才可以形成有效的让股价站上半年线上,这个就是量与价同步。只要成交量不足,多头就无法持续站稳在半年线之上,这个就是量与价的对比。

但是有时候会出现三个可能状况,第一种是量价同步,第二种是量上价下,第三种是价上量下,加上这些因素就复杂得一塌糊涂,如何解读这些因素呢?尤其量潮本身一定不是规律的,有时放大、有时缩小,也有可能不大不小,如何界定了那?这些都需要经过统计以后取得一些概率,然后再归纳统计,因此都是一些非常繁杂的论证过程。

说这些希望没有把你给吓倒,本栏要说明的是:目前的成交量开始放大达到半年量潮的水平,也表示指数可以稳定在半年线之上,但未来因为持续演进中,一定有大于半年量,也有小于半年量的时候,如何解读呢?它们与价格的关系又是如何?这个就是涨跌的主要关键。

所以才有“量潮三部曲”的应用,初期一定是先有对应量稳定放大,将量潮稳定在半年的水平之上,价格也取得这样的基础,也说明经过半年的修整以后,市场上大面积的空间与时间条件完成,大家的成本已经雷同或是接近,都站在同一个水平点上,如此就构成长期的底,或是长期的顶。

例如,目前只有2天时间的成交量大于半年量,所以还无法说明多头是否已经可以成功的扭转长期量潮的压力?因为对应量大,所以可以确定一定可以“暂时抑制潜在的卖压”,这个部份的卖压会随着持续修复而形成“沉淀”、“锁定”、“集中”而“安定”,这些当然就有利后面的上涨,否则就会构成不利而助跌。

时间的关系需要至少11个交易日的确立,目前才两天,还有9个交易日再来论断多头是否可以成功的站上长期均价线而形成助涨,到那时再来谈也不迟,目前来说都还嫌早一些。

你一定会说,等到那个时候行情已经走了一大段了,还操作什么?是真的这样吗?从过去的发展来看不尽然如此,不要这么急躁,也不急于一时呀!而且你也可以在“基础结构确立的情况下提早研判”呀!谁说一定非得到那一天不可能呢?这个就是如何利用“扣减”、“倒推”,到“平衡”的改变应用,这些又回到原来的前段说明。

除了这个部份之外还有中长期的,还有中短期的配合使用呀!就看你了解的深度到哪里?自然就会应用到哪里?

抱歉!根据我的经验,上面说的状况,估计有九成以上可能无法理解我在说什么?但恰恰这个部份是最重要的部份,也是你操作上最重要的观点,用在个股上也都如此,不过多数的人常常都会忽略。

你说量潮的研究简单吗?有简单,也有不简单,学功夫当然不能求快,一定要“知难行易”,否则永远都无法理解《麦氏理论》。

假如你用对他人的分析是建立在:对或是错、准或是不准的角度来看,估计你也只是以你自己的需求或经验,或是过去累积的观念来看《麦氏理论》,你永远都无法真正体会与了解,当然你也无法成功的把握《麦氏理论》,也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是《麦氏理论》。

对于不知道的事当然也无法评价,因为不知道要如何评价呢?只要明白这些道理,估计你就不会简单的用准不准来看《麦氏理论》,因为不是只有准不准而已。假如真的要说准,说真的,还没有看过那个理论从来不会错,而且都准。

若是对比成功的机率或是概率,我想很多读友可以证明《麦氏理论》的准确度还是最高的,不过最重要的部份还是因为“个人”使用后的个别解读问题,因为《麦氏理论》的推导过程不会有问题,还是使用上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