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有朋友怨言时不我待,说真的,当年亮话刚踏入社会时,也曾有过这样的心境,感觉一切大好的机遇都已经过去,面对处处铜墙铁壁的就业环境,一时间也让自己迷惑一阵子,还好,有一天在大街上晃悠,突然间撞上了《麦氏理论》,才将亮话引入到今天的环境里来,环顾四周,已经被《麦氏理论》包裹着,但仍然感到肚子里的咕噜咕噜声,人们都说那就是饥饿的声音。
当回首这段历程时,对生活的解读又多了许多。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期待生活是平坦的,否则一定是没有斗志的生涯,但是在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时候,甚至是棒头当喝,陷入一时的困难境地。当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时,每个人又都有自己面对的方式,是知难而进?还是知难而退?其实都不是一句话可以去概括身处其中时因为抉择而带来的困惑和无奈。
实际上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的抉择。鲁迅有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实际上当身处不利的环境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方法的差异也往往造成结果值产生较大的差距,成功有时候总是眷恋那些更执着的人,看似孤独和寂静,但内心深处那份满足感却可以驱散所有。而在资本市场里,本身就是一个博弈的环境,更体现出思想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心百态,股票市场中投资大众的心态往往就是市场移动的趋势,而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完全掌握每一个人的想法,也就难免会出现站错队的时候。
当符合主流投资趋向的心理反应,那么顺应趋势而获得有效的投资收益,自然乐开怀;但是倘若不小心站错了队,那么应该如何抉择?就会是比较棘手的问题。除非是身在外,不牵涉到任何盈利或者亏损的问题,管他三七二十一都是无关痛痒的;而倘若身在其中,一旦市场与自己的分析和解读产生相悖的时候,就会是挠头的行情了,应该如何选择,也是对自己产生了挑衅。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以大众化的交易市场和人的本性来观察,其实已经注定了股票市场的不可预知性,凡是想试图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事先掌握行情确切的波动格局,那是自讨苦吃、自找麻烦、自寻烦恼。其实每天在市场里的投资者朋友,最容易陷入这样的困境中,比如当指数在上涨时,自己的持股却没有上涨或在下跌,这就会产生相对的差异性;还有指数的运行格局也与自己的分析产生相悖,这个时候也会产生情绪上的动摇。实际上这些都是常态,当您明白市场是不可预知的,那就更清楚应该是选择顺应市场的变动趋势来操作,而不是期待指数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变动。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待,很多看似问题的问题,都迎刃而解,特别是反复波动的市场环境,倘若无法辩证的看待不同周期以及波动的自然规律性,也很容易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中。比如当前的市场格局,在《麦氏理论》的分析体系里,谈到3个月周期的移动趋势会压力和引导指数的趋势性发展,但是近日却是逐日向上走高,虽然幅度有限,但是却反应出市场稳定的局面。那么这是否与3个月的周期产生相悖呢?或者是自己的分析基础错误了呢?
这也是亮话这几天收到一些读友来信所谈到的状况,显然因为短期内产生的结构性优势已经开始动摇其在中长期结构上的移动趋势。不过也都应该是考虑不周全才产生的这一状况,实际上亮话在最近两周以来都一直强调“两股势力的较量”,只要从中长期和中短期结构各自具有的条件来分析和解读,都应该明白这两者势力之间的较量行为。所以也就不难理解短线结构上存在的优势和3个月周期的趋势性影响关系,那么也就容易理解今天亮话谈到的《上有压下有撑的区间震荡》了。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市场结构,只要针对于有效的参考周期进行解读和分析,《麦氏理论》在日K线上设定的参考周期是5、10、20、60和120,倘若能够对这5条均价线体系都作完整的分析,且明白每一条周期的移动关系,然后再组合在一起来解读行情,基本上就可以在短、中、长周期之间选择适宜自己的操作策略。
结合当前结构条件,以60日和120日周期主导的中长期趋势来看,显然都已经进入中长期的量能潮衰退阶段,但是120日均价线还是保持向上推动的格局,所以还在价格上来回挣扎,倘若在价格上的优势条件失去之前,都没有办法改变中长期的量能潮趋势,那么就会使得行情陷入中长期的跌势环境中。虽然中短期的5、10、20日周期都还保持优势特征,但是都无法脱离更长的周期形态产生更强有力的作价行为,不过近期的行情的确是来自于中短期优势条件,但是倘若只是维持相对的稳定,并无法改善中短期的趋势发展方向,一旦中短期结构再失去优势,就会使得行情陷入各周期的同步趋势移动中,即时的方向性选择会是较为关键的。
当然,不同周期的移动趋势是如同上述分析,但是就目前的环境,也的确体现出中短期结构的优势格局,之前和大家谈过,在中长期劣势环境下,并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反而在中短期结构的努力下,促成市场走出相对的稳定和积极的一面,是不是可以反过来理解为一种强势的表征呢?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累积到足以改变3个月周期的移动趋势,那么在中短期结构优势的条件下,就很容易产生积极的效应。
所以,我们在面对震荡波动的行情时,绝对不要一根筋儿看问题,凡事都会有不同的发展层面,不要试图用一只眼睛看待事物的发展,“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他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