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经指数看走势变化
(2009-10-11 16:45:03)
标签:
股票 |
A股休假期间本栏从《麦氏理论》的均价线分析系统谈到日经指数的变化,当时谈到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及当6周均价线向下交叉13周均价线时会出现明显的弱化的跌势,本周日经指数最后收盘在10016点,上涨284点,涨幅高达2.92%,是否会因此反转呢?或是在国际股市的带动下翻扬?这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首先从周K线的形态来谈,即使本周出现明显反击的强势K线,但并没有回到上周的周K线开盘点位10136点,因此即使本周出现强势反击,在周K线的基础里头还是属于跌势中的掌控氛围内,多头并没有因此而形成有效的扭转改变。
即使越过上周开盘点10136,多头也还无法就此认定越过了有效的反攻点位,或是开始酝酿足以改变趋势的反转,因为真正起到下跌的点位在前一周收盘的10266点,及多头的弱化是从这里开始,不会因为本周的拉高作收就正式的改变。
从均价线的趋势来看,本周的6周均价线在10169点,13周均价线10190点,等于均价线的交叉已成定局,说明6周线的助跌已经正式进入13周均价线的范围,因此大胆的研判,多头要试图改变6、13周均价线分别在10169及10190点的压力不能说不可能,从机会上来说已经非常小,所以不该期待它的越过,反而应该注意其助跌形成构成之后产生的再下跌条件与作用,这点会更为重要。
还必须注意的是6、13周均价线到下周扣减的点位影响,分别在10187点,及9395点,可以直截了当的说,10187点已经成为一道非常重要的坎,这个坎已经足以让多头无法越过。
在《麦氏理论》的分析中不会去谈越过或是不越过的问题,而是这个区域就是你调节卖出的最佳位置,不管后市是否越过与否,在操作上本身就应该主动卖出,不管卖出以后是再度走高呢?还是卖出以后就此下跌,总之条件上已经说明这里就是卖出的最有利时机,即使卖出以后再上涨也要卖,重点就是决心的问题,绝对不是投机心态的犹豫不决。
当然本周因为指数跌破26周均价线9812点后反弹,对比上周26周线在9771点,所以上周收盘9732点虽然低于这个点位,但不代表必然跌破或是有效跌破,因此本周反弹也都算是非常合理的模式演绎,重点在触及此点以后的反击会形成如何的动向呢?这个才是本周反弹的主要缘由。
即使从K线平台支撑来看,7月17日该周的开盘与收盘本身就是一次重要的参考关系,但是过了下一周之后它的优势就会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跌势的加重,因此本周的反弹反而会引发下周加重下跌,所以目前的反弹就是为了再下跌。
从周K线来看,回补缺口9395点已经是势在必行,多头还需要再下跌来完成应该有的跌幅,目前的跌幅还是不够。最后当然要测试7月10日该周的收盘9287点,到了这个区域的下方才是回补或是短线上买入的参考区。
请注意底下的52周均价线,本周来到9009点,而且是上扬形态,因为扣减点为已经进入去年10月10日该周的8276点,请注意!该周下跌2662点,下跌比例高达24.34%,表示这一周最严重的下跌已经走过,但是这一周的开盘点10817点始终都没有越过或是再突破,说明多头还是相对弱势,至少还没有正式扭转当时的跌势,也说明多头没有走出当时大跌的阴影,这个正好论证了多头弱势的证据。
因为形态上说明如此,在趋势的演绎中也说明如此发展的动向,所以势必要注意这样的状况对多头的影响。
市场一般习惯用KD指标来论述,《麦氏理论》在A股周线应用上建议使用12周线,日经指数应该要配合13周均价线来使用,所以本栏将KD指标设定为13解释形态的变化,同时将3周的KD值对比调整为4,如此观察12KD指标的形态,有几个状况演绎。
请注意!13KD第一次在低位交叉是发生在去年的10月31日该周,日经指数来到6994点后开始反击;当拉高之后再度下跌,前后时间长达20周,直到今年3月13日该周才再度出现指标向上,但是此时的指标已经站稳在20°上方,当隔周再度出现K》D之后才正式进入上涨的格局。
此波段上涨到了7月3日该周出现KD指标在高位向下交叉,但D值没有跌破80°,也说明13周均价线没有正式跌破,虽然当时的日经指数跌破了13周均价线,但是13周均价线因为扣减低位所以助涨的条件没有改变,才形成指数后来重新回到13周均价线之上,才进一步形成后面的创新高。
然而这次的状况完全不同,因为已经正式跌破13周均价线,指数也跌破26周均价线后拉起来,说明弱化的程度比上次严重,虽然还没有出现大跌,但也说明7月10日该周的收盘9287点会再度到来。
更重要的是,请注意9月4日该周的KD指标,已经在80°以上的区域形成与指数背离的走势形态,同时到了上周KD指标值分别跌破了80°,这个已经进一步说明弱化后将加速下跌的开始,从这个条件来看,日经指数已经构成绝对有效的跌势,这个就是弱化后进一步助跌的开始。
不是本栏一定要看坏或是故意“唱衰”它,而是从条件上推理分析已经得到这样的结果,所以在论述上依据这样的模式进行演绎才是最接近日经指数变化的模式,所以才有这样的结论。
本栏不会在意后面发展的结果是否与上述论述吻合,毕竟从《麦氏理论》的条件加以推导,条件就是这样,本栏只是忠于应用《麦氏理论》加以说明,至于结果如何呢?就等市场来证明,因为后面的状况不是本栏可以解释说明的,本栏也只是应用《麦氏理论》技术分析加以论述而已。
后市的发展结果请给以见证或论证,有用则使用之,无用则一笑置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