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耕谈】周五(9日)午间市场分析

(2009-10-09 13:26:20)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两市只有一只股票下跌,且是ST股,普涨格局十分抢眼。这和节前近乎普跌的市场环境截然相反,特别是过去两周以来的下跌态势已经促使技术面的跌势从中短期转移到中长期趋势上,在多空交战之间,整个指数结构实际上已经在慢慢地发生着改变,尤其是60日周期,已经是本栏反复说明的变动趋势,从923日之后,开始进入长达27个交易日的高量潮区域扣减,其平均量都在2112亿元,以现有的成交水平来看显然是无法化解如此高的量能潮区域,那么在60日均价线确立下跌趋势形成后,这样的结构性变化应该是会影响和干扰到未来一段较长时间的行情演变。

之前和大家谈到只有赢了今天不行,还有明天和未来,我们每走一步所要看的不仅仅只有眼前的利益,应该要放眼长空,因为总是要迈出下一步才能够走出另外一片空间。上午盘行情走势很强劲,这在昨天和早间的分析中已经说明,高开是无法阻挡的,还能够高开高走,继续向上攻坚,形成整个市场的普涨态势,这都是无需惊讶的。外围股市以及本身60周年阅兵所带来的信心效应也会促使出现这样的市场反应,所以不要惊奇于此,更何况黄金屡创新高,都给市场带来激励作用。

从涨幅居前的个股来看,也是如此,几乎全部都被资源型类股占据,特别是黄金股全线涨停,同时上海期货市场的金属期货也都纷纷大涨,但是没有股票锁单稳定,这样的差异性也可以体现出来过于极端的行为还是会需要进行修正的,所以不需要期待这里可以持续攻坚,尤其是那些本身技术结构已经呈现出劣汰的个股更应该是如此。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上涨是大家都比较喜好的,不过就在上涨的过程中,也同样给我们做出了自然的划分,这和亮话昨天探讨外围市场的状况是完全一样的,除了资源型股票之外,涨停列表里的股票已经找不到其他所属板块了,这样的市场格局,一方面体现出休假后对全球市场的补涨行为,属于同属性的反应,另外一方面偏向性的投资行为也体现大家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选择操作时,无论如何抉择,都要认清楚自己能够掌握到的方向在哪里?这是比较关键的,特别是在面对普涨环境下,更不能因为上涨而急于追买。

任何无计划的操作行为,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很可能偶然的获利还都是环境造就的。而逆势作多显然已经违背了趋势的发展,因此,即时上午盘上涨106点,但是依然无法能够有效改善技术劣汰,主要趋势性压力就是来自于60日周期。而10日均价线的下移估计还会持续,这是不支撑指数越过10日均价线以上作收,甚至继续走高,估计再怎么强劲2972点都是不容易在这里顺利越过,昨天也分析说明谈到3000点处所形成的结构性压力,这些都是比较相近的阻碍区域。

下午盘的变化会因为上午盘的走高而产生更多不确定性,有人会因为上午大涨而下午盘冲进来,也有人因为上午盘的上涨而选择获利了结的机会,股票市场永远都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液赶科场”的环境,进进出出,热络非凡,而这一热络景象最直接的反映就是量能潮的高低,倘若就上午509亿元的成交量能来看,显然大家还是心有余悸的,成交量的确不是特别大,不过相对比上个交易日的量能水平,应该也是可以接受的。

节前亮话就说明,不要期待今天可以有非常大的量能,不可能,也不会,所带来的上涨主要就是集中于外围环境在假期上涨所累积的补涨需求,同时阅兵效应的体现以及长假消费增长带来的经济暖现象,这些都给今天高开高走奠定基础。而且之前本栏也反复说明这里的量能已经缩减到700亿元上下,持续长达4个交易日,本身也具备短线反击的条件,只是不容易期待有更高的空间可为。

还是上午就和大家说明的状况,高开高走很简单,但是后续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才是操作的关键,今天单日交易构成一根周K线,而60日均量线的趋势转移也在下午盘获得有效确认,从结构上应多关注60日周期的量和价格趋势发展,节前已经说明,60日均价线已形成下跌趋势,构成绝对性阻碍,今日也正式使得60日均量线持续下跌时间达到7.75天,以当前量能水平,已经是注定会形成60日量价同步跌势,很容易在第四个小时产生合力干扰,不过是否一定构成不良的反应,到不是关键,主要影响还是60日周期所形成的趋势性发展已经成为主导未来一段较长时间的行情演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