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氏理论》的由来

(2009-10-08 10:15:48)
标签:

股票

86年最初接触接触技术分析时从事后的论证说明了技术分析的分析理论及设定的辅助指标条件的确有很大的操作价值,可是在使用时总有很多感受都不一样,而且总是会出差错,但是事后再回头来看又是那么的清晰,这之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当时,没有人可以告诉我问题在哪里?当观察身边使用技术分析操作的同事也都出现相同的问题,查找了很多书籍,总是看到讲解过程中的头头是道,但是在应用时的结果都是一样,显然出现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事后的结果分析与使用过程中的心态完全不同;二是不管过程中经过多少次的论证,最后都很难在实务上进行操作,为什么?

后来得到一个答案,一是:心理因素是最后决定操作结果的主要关系;二是实盘操作必须要有过硬的心理基础,而市场是活的,是活动的,而且分分秒秒都不同,如果没有一个平稳的心态,根本不可能战胜自己,所以当然不可能战胜股市。

所以,股市的分析其实最后就是回到心理层面上的分析,尤其是市场操作心理的整体理解与分析,是最后决定操作的结果,因此如何进一步体会市场的变化,及感受市场真实的状况就成为在股票研究上很重要的一环,这些问题在很多技术分析理论中都未曾提及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很多技术分析几乎都会忽略了市场的心理状况,仅仅只是针对价格的条件,设定了一个模式化的分析,然后就期待应用这样的模式或是体系进行对股市的解读,从很多操作事后的结果来看,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任务,可是很多技术分析都是如此说明,而且很多人都是这样使用,问题在哪里呢?

经经历市场多次严酷的考验,三次大错特错以后,终于让自己大彻大悟,往往最困难的事反倒是很容易处理,是最简单的事最后都处理不好。就如分析别人错误时我们总是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当自己面对同样问题的时候,跟大多数的人没有两样,又如婚姻专家常常无法处理自己的婚姻问题,但是在极为平凡的普通老百姓中,婚姻却可以做到从一而终、至死不渝的人间真爱,所以股市绝对不是用讲的。

有了这一层认识以后才真正认识市场,原来市场的分析都是心理分析而已,如何将心理分析的模型转换成图形图表,同时如何加以解读这些图形图表才是更为重要。经过了不断的统计归纳以后,终于看出一些因为心理因素产生交易的习惯,从惯性中看到股市变化与发展的一些模型,从这些模型加以再统计归纳,最后衍生出一个经过佐证以后的分析基础与模式,然后再进一步的不断论证,最后在A股市场得到确认,才形成《麦氏理论》。

所以接触过《麦氏理论》的读者应该可以感受到《麦氏理论》在应用时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在针对股市的原型数据资料加以应用,然后经过统计归纳以后得出来的一个心理倾向,从这个角度解读几乎每一次都可以紧紧的跟上市场的步调,所以从市场来到市场去,进一步用到市场才是股市分析理论中很重要的部份。

任何一个分析理论一定有方法论述,然后会形成一定的操作战法,《麦氏理论》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两种方法论、三线鼎立、四个步骤,加上五子送财,如此就构成了完整的分析方法。

即便是如此,还是无法完全掌握与分析所有的股票或是任何时刻的状况,所以得出一个结论:不要试图去分析与掌握任何股票,只要针对可以掌握与分析的部份去分析操作即可。

这个才是真实的《麦氏理论》,因为任何理论一定会“有所未及”,从来就没有圆满的理论,尤其是分析人类心理因素的理论,更不可能圆满完整。

本栏会从这个角度与部份持续演绎说明及介绍《麦氏理论》,让大家可以更完整与了解《麦氏理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