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潮变化看缩量的时间关系
(2009-08-31 17:31:31)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从7月2日上证指数成交量开始扩增达到1800亿元的水平之后,到最高日量2969亿元为止正好达到20个交易日,之后再出现5个交易日成交量超越20日均量线之后,量潮开始萎缩低于20日均量线,而且萎缩的速度非常快。
20日均量线最高达到2210亿元后逐步降低,到周一仅剩下1548亿元,这个水平已经很快回到4月22日1520亿元的水平量潮,所以估计周二就可以降到这个水平,这个代表说什么?是:
一、
二、
三、
四、
五、
针对上述的问题一步步来加以探讨,第一,对比成交量及指数关系,显然已经可以直接看出指数回到4月20日最高收盘2557点的区域位置已经是势所必然,多头也别无选择,问题是经过了一轮拉高之后再跌回来,是否是从“终点回到起点”呢?还是事过境迁呢?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倘若只是打回原形,又回到起点,仅仅只是“如果再回到从前,是否与你同在”?是否又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还是失去的已然失去,已经无法复原,无法再回头。那么“待重头收拾旧山河”呢?还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个结果不仅考验市场的信心与决心,也考验政策的延续效果,毕竟这一段行情都是政策堆砌出来的行情,也是因为增强消费信心而释放出来的流通性效果,假如将上涨视为“毒蛇猛兽“必须打回原形,那么连带的将好不容易的消费能力的提升也一并打入低谷,到时候想要再度高高提起就难上加难。
所以多头势必也务必要坚守2557点或以下的区域,可以磨皮受伤不能伤筋动骨,否则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到时候就成为过往云烟、红尘往事啦!因此,目前正好进入一个极度关键的时刻,是多头最后是否被过多资金的投入后形成的“泥石流“给冲垮,就好周二开始以后的变化。
第二点估算,已经急速缩量到只有均量线的70%,假如以18个交易日只有26048亿元估算,每一天只有1447亿元,这个比率更低到之后65%;若是以近16个交易日低于120日均量线来估算,只有1376亿元更少,比率只有62%,这样的缩量如果连一次像样的反弹都没有的话,那么这个行情也未免太脆弱了。
以此推论,若不是在未来两天内出现一次因为缩量后的反击,最晚到了周五也都反击,多头不该是“不堪一击”才是,一个月前的风光都不堪回首了吗?
第三点是区域时间运行的结果,这个结果常常都会在一定的时机上产生转变,所以本栏相信,有理由会出现在周三或是周五因为进入20个交易日的循环以后产生一次必要的反击。当然这个部份与7月2日放量到20个交易日之后进入大量,及之后的五个交易日的修整是一样的结果。
第四个要注意的是20日均量线进入与60日均量线的共震一般是很难抵挡得住,若是加上20日均价线与60日均价线的交叉,同步量压及价压的共震效果,市场很难抵挡得住下跌,但是20日均量线进入与120日均量线的关系所产生的现象与60日均量线是截然不同,因此产生的效果作用也不一样,如此产生的反击动作也不会一样。
20日均价线可以向下交叉60日均价线,但不会也不可能这么脆弱到跌破120日均价线,倘若真的如此,那么这个行情就是08年崩盘的翻版,以本栏的意见判断,不可能也不会如此,别自己吓自己。
第五项市场常常形成不同角度与观点看法容易错误解读的关键,因为下跌缩量如果用多头的观点是:卖压已经获得有效释放、没有再杀低的卖盘、底部量已经形成。若转换成跌势角度来看观点是:因为价格低所以暂时不杀低、因为等待高卖所以卖压减轻度、承接力不足所以缩量。两种看法其实是一套状况的不同解释而已。
《麦氏理论》的观点是:必须有继续追杀的筹码释出,然后必须有承接盘,两种相互交错形成成交量的放大以后,才可能“以大量止跌”,倘若筹码无法重新有效换手获得归属,行情就会下跌不止。这个状况的说明会更接近事实,而目前还是属于偏多的角度解释,因此下跌缩量就会酝酿反弹。
不管你同不同意或是接不接受,很快的你可以感受到,也可以看到缩量后急速反弹的事实,尤其到了周三下午盘以后将会明显出现“猪羊变色”的盘势变化,给多头再一天的时间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