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氏理论》之短兵相接
(2009-08-24 14:57:34)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在《麦氏理论》的操作设定中有“长线保护短线”的概念,因为必须要又出现的基础,这样才能做好长期的规划,有利长期的体会与了解,那么在操作时就不会患得患失。
即使有持续规划,也必须了解在短线的变动过程中的状况,这样才不会只看长而忽略短线的波动。那么到底短线波动关系是如何呢?一般市场对短线的状况是如何?短是多短?多少幅度比率较短呢?
从市场的习惯出发,本栏认为短线有两个基本概念,即
一、是幅度的短;
二、是时间的短。
幅度短是只能接受短线的亏损,当达到一个比率幅度以后,原来的观点与概念就会改变,例如本来认为行情趋势上涨,不在意短线的波动,但是一经波动幅度加大就受不了,这个时候就构成了短线的承受能力了。
多少的幅度是可以忍受的呢?一般不会超过5%的幅度,只要在这个幅度内基本上都还可以解释与接受,超过这个幅度的亏损通常都会“变脸”,尤其看到股价直直落的时候,通常都会“脸都绿”,这个就是差异。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一般的所谓短线时间关系应该要以5日均价线作为设定才对,但是市场更喜欢接受感觉上的时间,通常买入后三天不涨就很难忍受,这个就是市场的时间关系,也因为实在做得太短了,时间只有三天,因此市场投入的变数就增加。
其实这个也合理,例如8月12日到14日三天的时机下跌,指数从3264点跌到3046点,短短三天跌了218点,下跌幅度是6.67%,指数幅度不算太严重,但是个股可能已经出现三次跌停的个股比比皆是,这个就是差异。
假如在个股操作上放纵下跌,或是一个不留神错过卖出以后,已经产生严重的亏损,这样的操作当然就不对,所以要注意的是在操作的把握上如何去应用就成为关键,因此《麦氏理论》在谈到这个部份时会有“短兵相接”的模式应用,如何发挥呢?
举例上证指数,从下跌的时间关系来看,目前已经接近10日均价线,而10日均价线也在上周四3046点跌破60日均价线,以目前的条件要立即越过10日均线是有困难的,所以几乎可以认定5日均价线扣减2870点有撑,但是8月7日开盘点有压,因此2994点就是压力。
8月14日的收盘3046点就是重压点,至少在本周五以前都是压力所在。假如多头试图要越过这个点位,也必须在60日均价线的拉抬助涨中才可能越过,而未来11日60日均价线扣低而助涨,过了这个时间段60日均价线本身就失去拉上的动力,到时候60日均价线就成为压力。
这是时间因素造成的压力关系的调整,对10日均价线的状况反而是最后20日均价线压回动作,所以当然要注意短线的变化,因为这个关系到持股的盈亏,即“不能接受超过5%的跌幅亏损”,这个就是状况的变化。
这个也会是本栏要进一步说明的“短兵相接”状况的应用。很简单的改变,“以长扶短、以短助长”的操作概念,没有出现的扶持协助,短多的跌势撑不住,没有短多的发挥攻势,长多也会因为“时间与空间”的改变而转变,所以操作上一定要注意“短兵相接”操作模式与概念,后面本栏会进一步谈到个股的短兵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