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情还会再会大涨吗?

(2009-08-18 12:42:01)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会的,任何股市会大涨也会大跌,而目前的大跌也会促使未来大涨,这个就是市场自然的供需原则,只要你依循市场自然的原则看待,不要受到自我思想的约束,不要受到市场心理的影响,一切法乎自然,那么你就可以接受大跌,先接受大跌的事实之后就会接受后面大涨的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是的,一定如此,尤其是股市,它本身就是供需的问题,每个参与股市的人基本上都可以视为投机,不管如何应用专业投资的观点来加以解释或是包装说明,它就是投机行为。只要投机行为就形成市场的从众心理或是逆众心理,总是这些因素在作祟,即使是自己,也都会形成“感觉的我”与“思想的我”在斗争。

从这次的行情变化中来探讨,《麦氏理论》量潮在分析过程的得与失。在6月1日开始,本栏从量潮的结果谈到,行情已经出现“筹码锁定、成本垫高”,因为这两个部份基本上是一体的,因为锁定筹码以后才可以从容的炒作股价,所以锁定筹码的目的就是拉抬股价。

但是到底锁定多少筹码才算是成功的呢?这个部份就看投入的个股状况,可以清晰的感受与体认的一个事实,从08年9月16日开始,汇金公司开始买入三只银行股,当时还大喇喇的广而告之,其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开始买股票,开始当时市场不领情,结果即使汇金公司代表政策买入,股市依然下跌。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也因为这样,下跌中汇金公司不断买进,不断吸筹,这些就是筹码锁定的作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是市场习惯性说的“筹码沉淀”,概念上就是“筹码获得归属”,从供需的角度来看就是筹码流入一个更大机构锁定,一个更有资金的机构不计价格的高低,只为了买进而买进,所以不管如何下跌就是买。

果然,经过了长达半年时间不断吸筹,终于在完整达到60个交易日(一个季度),在去年的12月15日股市开始越过60日均价线,形成初步稳定,在经过四个20天的循环以后,今年1月14日正式站稳在60日均价线,请回头去看看当时本栏用《麦氏理论》的量潮分析的说明。

当时间经过100个交易日之后,指数已经稳稳的站上60日均价线,而它也开始翻扬,趋势向上已经明确,但还没有越过120日均价线。为什么要越过半年线呢?因为这个就是市场心理最大的障碍,越过了这个均价线,形成此条均价线上扬以后,市场会开始进入滚动的模式,从而进入“无法无天”的拉抬炒作阶段。

这些模式的变化,在《麦氏理论》的分析中已经多所着墨,过去的分析中常常提到,你可以回头再去阅读。

到了3月18日时,几乎已经确定120日均价线开始翻扬,这个也是后来行情大涨的主要原因,因为开始扭转了原来空头的趋势,改变了原来市场一路看坏的想法,终于市场接受了。

这个也就构成了筹码锁定的效果,此时当然就是成本垫高,拉抬就如入无人之境。所以,可以感受到从3月18日以后所形成的均价线就是构成多头排列的格局在进行,持续上涨时间周期很长,一般至少60个交易日,最长很难认定,但是一定会从成交量开始进入高峰。

所以,后面本栏应用成交量逐步说明,就是近日分析的部份,谈到最高量潮水平的关系,达到2171亿元大量以后的时间关系,目前开始进入缩量,很重要的问题,出货了吗?显然没有,因为没有出货,所以可以认定一定会再度大涨的机会,所以机遇在酝酿中。

60日均价线用了很长时间才改变,120日均价线也用了一个阶段以后才扭转,那么周一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就跌破60日均价线,当然没这么容易就溃决,60日均价线一定有撑,120日均价线一定会撑住后反击,所以一定要相信这里的操作机会。

所以,本栏谈到依据这样的设定操作,等待后面的跌深后的反击。今日会大跌,他日也会大涨。过了本周以后,多头就会形成一次有效的反击。

重要启事:

应读者邀请,8月23日在深圳举办读友见面会,和您分享在资本市场的研究成果,欢迎各地读友尤其是广东地区的读友,邀请您莅临参加、踊跃报名。

讲题:《护守3000,再创新高?麦氏理论研讨会》

地点:深圳.深圳市福田区滨河大道9003号湖北大厦楚天大酒店五楼.清江厅

时间:8月23日下午13:00-17:00

咨询热线:020-375823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