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缩减构成的反击分析和操作应用
(2009-06-15 15:17:03)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上午盘总成交546亿元,这样的成交量很可怜,即使这些资金全部给大象吃掉,但是也很难维护市场的整体性稳定。因为谁都清楚,没有游客的动物园,是不可能撑的太久!
成交量缩减的较为严重,第二个小时仅仅成交了198亿元,是6月1日以来的新低小时单位量,从成交量缩减的比率和幅度来看,显然市场在权重股激发的作用下,也试图使用极度缩量来以量止跌,所以也会构成短线的立即反击,只是这样的反击是仅仅在盘中出现,还是具有延续性,就比较不好定性说明。
而让本栏更为关注的是整个量能潮结构的特征,分时图因为缩量已经构成量能趋势的弱化,已经渐渐向日量潮转移,构成主体量能潮的趋势转变,这个是分析和研判的根本与基础。单小时或者单日变化不是足以操作,任何实盘操作行为都要归到趋势的延续中才比较容易掌握优势,否则就会摇摆于瞬间的变化。
关于成交量的扩增与缩减,本栏反复说明的频率比较高,这也是在量能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分析基础,尤其是在趋势形成后的增量与缩量之间对价格的引导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在实盘操作中把握波段操作的分析基准。上面谈到分时图的状况,这主要就是在区域量能潮的应用上,而在日量的应用上,则更清晰。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有兴趣的投资者朋友可自己通过观察过去的量能结构和价格体系来体会,有时候会是凹洞量特征,但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如此,比如去年11月中旬、12月份以及今年4月下旬的缩量现象。从这些缩量格局上,就可以通过麦氏理论所谈到的量能变动规律来研判相对低量区域和相对高量区域,这又要回到量潮三部曲。
量能潮的变动规律就如同抽水机向外延伸的出水管,当出水管出现断水现象时,要么是插在水面以下的进水管没有抽到足够的水量;要么就是进水管被裸露在水面而吸进了空气。对于这两种现象来看,都是在进水管上出现了问题,当然是在机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对于如此瞬间断水现象,只要稍作修整即可恢复原有的出水量。
但是倘若恢复后的水管依然不能以满量出水,通常都是进水管无法抽到足够的水量,就是水的来源已经渐渐减少直到被抽干,所以才会导致出水管逐渐从瞬间断水到渐渐非满量出水直到无水输出,这个时候就只有关闭机器,休息,等待重新蓄水,达到可作业的条件。
关于市场的量能潮的发展,你会发现,断层量出现后形成的缩量再到萎缩量的形成,最终进一步改变了量能潮趋势,也造成行情发生较大的结构性变动。
量潮三部曲,就是操作三部曲,只要依循成交量发展的规律性变动也就可以依循这样的量能结构变化来选择操作,会得心应手,当然价格的惯性运动常常会在行情发展的末梢出现,很少能够在缩量的情况下不断推动价格向上发展的,因为已经没有力度再支撑高度的上升。
我们回到市场来看,你会发现在多头量能潮趋势下,只要出现极度缩量或者瞬间缩量过快,都会造成急切的反击动作,另外一个条件是成交量萎缩至主导上升均量线以下后出现的瞬间反击,这在过去3个月的行情里出现过很多次,你可以观察一下过去走过的量价关系,就可以清楚明了。
而对于今日的缩量行为,以区域量潮来看,还不是瞬间的快速缩量,倒是从单日来看,出现了较低的单位量能水平,这样的反击会在盘中出现,但是因为时间短,是否能够形成持续的攻坚或者扭转与改善局面,就不容易立即下定论。因为成交量整体性的缩减已经构成趋势量潮的形成,而同时价格体系也没有收复现有结构。
如此来看,这样的反击有多少参与性就值得商榷,仅仅从量能的结构上就可以如此来分析和探讨,倘若回到盘面中观察,似乎又是和上午盘乃至早前的行情玩一样的把戏,只是拉动权重股推动指数发展而已,这样的排挤效应只会逼使行情更走向边缘化,而不能够激活全体投资者的操作热情,这对行情持续是无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