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日向下交叉60日均量线谈起
(2009-06-15 11:49:50)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成交量萎缩造成区域性的量能潮缩减,虽然前个阶段的缩量行为,并没有造成较大的破坏或者影响,但是已经渐渐改变了中短期量能潮的趋势方向,也构成短周期的量能压力,而从上周二再萎缩量能后,已经使得20日均量线向下交叉60日均量线,如此构成中短期均量线高档的交叉行为,对于熟悉麦氏理论关于均量线特性的说明和多条均量线之间的关系的投资者朋友,都应该明白如此行为所形成的变化。
在技术分析里,麦氏理论将均量线给予特性说明,主要集中于四个主要性质,即:交叉、助涨、走平、助跌,这四个特性贯穿在均量线的移动中,不同的状态、时间以及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影响力,便于研判。这是在麦氏理论的论述中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在文中也经常渗透说明,此刻无法用较大的篇幅来阐述,只能作简要的概述,有讲义的朋友就要多阅读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说明,会对理解现在的行情有较大的助益。
现有的量能状况已经造成20日均量线与60日均量线之间的交叉行为,这样的交叉行为,通常会有两个位置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是经过长期缩量后,当出现20日均量线向上交叉60日均量线,则是有益于市场发生转变,在日后的扩增量推动下,使得市场渐渐转好,去年11月份的交叉就是如此,可以回头去体会一下。
而另外一种则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滚量行为后,出现的交叉,一般也是另外一次转变,通常都是不益于行情的发展,目前正是如此,就是在成交量缩减下,造成量能潮的衰退,而使得20日均量水平衰减,并与60日均量线出现向下的交叉格局,这样的交叉会在量能缩减下拖累指数。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关于这些条件的形成,其后的市场变化,都可以回头去看看具体的走势,结合本栏的说明应该会从中获得收益,无论在短线上还是长线上,市场的结构性变动总是难免,所以当出现如此变化后,应该作出什么样的操作应对策略,那自然就比较明确了,而不会因为局限于市场的表象特征,也不会太过于迷茫和惶惑。
我们回到市场上来,第一个小时才成交348亿元,无论从分时图来看,还是从区域性的量能结构分析,都是过于偏低的,而且第二个小时又再度缩量,显然上午盘也不容易达到600亿元,按照如此推算,那么全天岂不是又要维持在1200亿元上下的量能水平,这显然是不容易构成上涨的。
而以20日均量线和60日均量线的扣减关系来看,显然不仅会造成20日均量线的走低,同时也会构成60日均量线的趋势转变,一旦构成同步的跌势,则形成的影响力会更大,估计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扭转的或者改变。
当然,以盘面中的特征分析,已经出现典型的一九现象,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权重类股,尤其是本栏不断说明的金融板块,这是推动指数坚挺的主要动力,只是这样的格局能够维持多久呢?当大多数人处于水生火热之中时,是不容易期待生活的很平静。
所以,以现有一九现象来看,除了指数还表现的较为坚挺,估计大多数投资者只是赚了指数不赚钱,更有甚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市值缩水,这不仅不能够推动行情积极的发展,反而容易使得投资者情绪显得躁动不安,市场的排挤效应已经出现,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群体效应形成的影响力可能是你我都不能想象的。
以上从技术面来说明均量线之间的特性关系,尤其是交叉后的量能潮变动更为关键,虽然从盘中的资金流向上可以继续稳定指数,但是权重股应该要撑盘多久,这些都是一个较大的不确定性,而操作者要如何权衡自己的投资行为,就显得比较关键。
当然,若再回头来看120日均量的变化,大家就明白长期趋势的发展结构特征,这点本栏上周五已经在《谈谈后面的行情要如何把握操作?》中作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点击前面的文章链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