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权衡现象盘与基础条件之间的差异
(2009-05-20 14:49:20)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普通投资者比较感性于现象盘,易受到上涨和下跌影响,哪怕只是当日的走势,甚至会惊呼于红盘或者绿盘,这样的举动和反应大体上要么是短线投机客,否则就是缺乏基本分析基础的普通投资大众,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因为的确缺乏全局性和长期性,自然容易受到眼前的变化影响,甚至左右,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倘若真的完全可以依循现象盘操作,掌握的恰到好处,也应该有不错的操作成绩,但是这“恰到好处”往往造成“恰到不好”,一旦出现反向性操作行为,那就自然会搞乱了自己的投资情绪,也容易陷入焦躁之中,当然是不利于其投资行为的推进。
远的不谈,就近期行情变化的特点,应该也有很多值得投资者思量的地方,指数已经一改之前的强势特征,而进入全面的震荡格局,虽然指数居高不下,但是 其盘面中的走势无不产生一种动摇之感。前几日发生在株洲的塌桥事故,其在垮塌之前,经过桥下的车辆已经有感觉在颤抖,并有沙尘掉落下来,这也是由于桥体本身的震荡而形成,后来则引发了悲恸的塌桥事件。
只是说明而已,没有一定会出现如此较大的影响,但是就市场已经出现的格局来看,不得不有如此谨慎心态,股票市场的事情很难以定性说明,而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借用已经掌握到的条件加以推理分析,但股市里又何尝能够让你面面俱到的掌握和应用所有的信息呢?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所以本栏在谈到一个概念或者一个方向来阐述推导时,希望各位看倌都能够辩证的来看待分析的推导过程而不是局限于结果值,这不是本栏所期望的状况,更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后,与大家共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获得更接近市场的解读。
再回到市场上来看,指数出现一个几乎很有规律性的变化,每天14:00点前大都是剧烈震荡的态势,其最后一个小时似乎是主动性的向上回收,这或许已经成为市场固有规律使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在同一个时间发动,或者同时进入休息,看似平静的背后却无法隐饰渐渐凸显量能潮不足的隐忧,这个方面无论从 哪些条件来看,本栏都是会如此保持对待指数的谨慎态度。
而在量能潮转弱的条件下,到底这样的状况还可以持续多久,从双石三银三险的走势来看,也开始有主动性修整迹象,虽然不希望“成也权重,败也权重”,但是当前权重股的表现与之前力挺指数的状况的确是差距较大,也不得不有主动性的观察和追踪分析。
现象盘到底与基础条件有多大差距,本栏通过不断的阐述成交量的发展趋向,再从盘面中来观察分析,估计也有助于你认识和体会全局性行情,希望能够对您有助益,不过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