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什么心态看行情?

(2009-04-16 14:52:35)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本栏一再谈到的概念“拉抬不成反手下杀”到底是在怎样一个状况呢?针对上证指数状况来加以解释,让大家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对比状况。 

市场都知道,必须要有充足的动能投入,才有可能构成价格的上涨,而价格上涨以后又会吸引成交量的增加,所以两者在上涨时是相辅相成,但是在下跌时正好相反。然而在阶段性滚动大量周期或是在转变阶段,很多时候很难轻易就进行判断,常常是事后来看才恍然大悟。

如何能在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可以加以认定呢?这个必须要有一个很完整的统计依据,所以麦氏理论就是因为经过很长时间归纳与统计以后发现,常常就在某种情况与条件出现之下就会出现哪一个结果,因为依据这样的关系回头去找过程的蛛丝马迹,终于发现很多状况是有迹可寻,只是你没有去了解而已。

从这些迹象中归纳统计后发现,依据市场的惯性原则进行,依据市场的作息关系去对应比较,你可以找到很多对比关系与对应关系的作用,所以应用这些作用关系加以解释当时发生的行为模式,这样就可以更加完整的说明过程中的原委,可以更加完整的应用过去的统计关系加以研判与解释。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往往不要在乎结果的对错,也不要在乎人言可畏,只要本诸“该怎么说就怎么说”的原则进行,常常最后的结果与事实状况几乎不谋而合,这些就是市场的某些特至于特性,就看你如何善加处理而已。其实说得清楚一点,就是市场的心理因素而已,通常都是当局者迷,因为在其中而不自知。

所以,将这些因素归类以后,应用均量线与均价线趋势加以分类说明,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应用到市场心理层面上去解读,尤其是“一般人”的行为模式及“非一般人”的行为模式,大概可以分成“成功”的类型与“不成功”的类型,对比几乎在10%与90%的差距,这个就是最大的分野。

以跑步为例,作为健康生活的第一步,没有早晨6:30分起床晨跑,看看有多少人可以坚持几天?通常,对每一个人来说,尤其意志薄弱者,三天时间就已经过不了关,而且常常会因为赖床而失败,原因与理由很多,但是失败就是失败。

以三天为一个循环,可以坚持超过二次三天的人应该还是占多数,但是超过三周的比率一定大幅度降低,要达到三个月基本上已经很少啦!一般只剩下不到20%,甚至于更低,只有不到10%。那么,有人坚持超过六个月吗?有,一定有,假如有一个人可以坚持不懈,那么他一定会成功。

用这个来对比股票市场的心理结构,几乎都一样。放到各种人性参与的活动与游戏,几乎也都一样,这个就说明了心理关系是决定最后输赢的结果,这个就说明了市场的问题最后还是由市场来给答案。

从统计的量潮分析意见看出市场动能不足,也不可能毫无节制的放大量推动,偏偏就有不信邪的操作模式,偏偏逆向拉抬,最后当然会因为超高不足之后,因为动能跟不上而形成急速滑落,这个就是本栏一再提到的“拉高不成反手下杀”的心理写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