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小时成交量不足的隐忧
(2009-04-09 11:47:14)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周四第一个小时的成交量(以宏汇软件为准)只有321.86亿元,这个成交量说明市场跟进的动作已经缩小,对后面的影响很大。
假如仅仅只有看到第一个小时的缩量而已,这样的分析是不足的,因为第一个小时的成交量不算什么?它的大与小其实不是它主观的意义与作用,而是在整个趋势中的积极意义 ,这个才是我们要注意的重点。
首先对比在近十七个交易日中的第一个小时成交量,显然今日的成交量是最小的,这个说明了多头在持续发力越过20日均价线以后的推动力量开始走入末端,这个才是最重要的讯号,因为它也是一个转变的特征,说明市场维持了17个交易日的推动以后,开始陷入“后继无力”的量潮形态。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众所周知,成交量是行情的推手,成交量不足就无法推动行情上涨,而行情的涨跌与成交量的大小在阶段性与区域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求维持一定的成交量持续推动的可能性本来就不存在,要长期紧绷大量也是不可得,只能是在一定的区域胡范围内维持一个常态量潮即可,过多与太少都属于“过犹不及”。
这个才是真正分析量潮的关键因素,但是往往都被很多人给忽视,在麦氏理论中非常重视这个部份的分析关系,常常以此对照市场的其他分析模式,恰恰就是大家忽略的重要关键与因素,因为市场多数都只是观察价格变化,以价格的涨跌为依归,然后视成交量为价格的配合,这些正是市场的弱项。
更重要的是,市场习惯以一根日量的大小,然后依据目测来断定大与小,到底什么是大量?什么是小量?何种叫“缩量”?那些是“增量”?或是要突破的量潮模型状况,这些都说明阶段操作的模式与手法应用的量潮,基本上都没有人真正花时间研究。
假如谈价格不谈量,你会发现价格都是虚浮的;但是简单的谈量而忽略量潮的内涵与潜在的意义,只是用目测方式随意论断而没有一定的模式与归类,仅仅是看到就论述,常常就会错误的解释或是解读,也会运用了错误的类比方式进行说明,这些都是“错上加错”的应用模式。
更可怕的是,喜欢谈量大与量小,但是不会善用均量线的关系;就算用了均量线的关系,也没有试图去解释量潮趋势的问题;就算有量潮趋势说明,也没有说明长短关系的差异与应用;就算试图谈趋势量潮,也不知应该如何根据量潮分类说明,这个就造成常常对比错误的差异。
本栏要说的是,今日收盘以后,会有很多人告诉你成交量萎缩了,但是没有会告诉你真正的因素,只会说市场交投淡定,所以形成成交量萎缩,这些是看到时候的结果因素来论述,而本栏应用日线关系或是分析关系已经早就谈到均量线构成助跌压力啦!
尤其谈到麦氏理论中的分析三部曲中的扣减大量关系,到倒推关系,然后找寻平衡变化的时间关系,这些都是市场常常不在意与错误的分析方法。
只是因为有了结果条件再回头套上分析的语言,这样的分析可以视为“看图说故事”,因为没有预估性,也没有前瞻,都是事后说明,无法应用在未来式,当然会落后市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