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线基础与短期结构变化影响分析
(2009-03-02 11:33:35)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第一个小时成交量缩减到235亿元,同比出现大幅度萎缩,市场出现预期性的缩量行为,在跌势持续到第五天后,投资者再追杀的意愿明显减弱,当然如此缩量也无法期待可以立即形成强而有力的反击,一方面是难有足够增量来推动指数向上拓展的动力,另外一方面还有很多投资者仍然对上周跌势行情心有余悸。
当从一个主动积极的作价意愿突然逆转变成相当的被动时,难免需要一个转变、修整的时间,所以不要期待指数可以立即反攻。但是经过连续4天下跌后,从盘面中你会发现很多个股已经出现明显的稳定,甚至已经出现有力的反击动作,这主要还是在相关个股上。目前盘面中表现最强的就是水泥、钢铁等基建类股以及创投概念的炒作。
这样的转变也可以感受到市场开始进入渐次稳定的状态,不过也都无法能够在缩量的态势下形成整体性的反映。当然,就成交量的变化周期来看,持续跌势形成的破坏,需要缩减成交量来稳定盘势,重新构建新的平衡。依循麦氏理论量能潮的扩增与缩减关系分析,此次缩减到1000亿元以下就会酝酿新的量潮基础。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供您参考但不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你进行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在广州市,在广州市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从短周期考量,最好的缩减量时间要延长约4-5个交易日,否则任何反击也都是短线行为,难以形成持续攻坚的态势,这在早前已经反复和大家说明过,应该仍记忆犹新。不过就K线的结构分析,是需要逐步消化短周期均价线的压力,才能够在量能上有所体现和发挥,这些都是困扰短期指数变化的关键因素。
5日、10日均价线已经构成同步下跌,成为短期制约和压制指数的重要条件,也形成5、10日同步向下交叉20日均价线的结构,如此构成的短期均价线系统也都是使得多头选择短期退守的主要原因。不求强攻,只有退保,然后在伺机寻求改变,这才是多方要考虑的,也就是缩减量回档修整,以时间来换取空间。
再观察20日均价线,你会发现今日起算点已来到2060点,其后将逐步向上扣减高价,以现有的环境气势来看,也难免会形成20日均价线走低的状况,这样就构成三条短期均价线的同步压制,如此就会延长调整时间周期。不过60和120日均价线的交叉才是此阶段的长线基础,只有明白这点才不会受到困扰。
关于多条均价线的组合分析和应用,已经在麦氏理论里作了深入的阐述,尤其是在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下,要如何取舍?或者要以谁为主导因素?这些都有细致的说明,现在就派上用场了。只有清楚明白不同均价线在不同的时机下的关系,然后加以推导应用,就应该可以很轻松把握现阶段的行情变化。
以麦氏理论的均价线分析原则,在长线基础上的下跌,视为回档修整,当时间周期满足必要的调整时间后,就会酝酿来自于长线基础的改变。时间周期的计算一是来自于成交量的变化,二是来自于K线的结构调整,三是来自于均价线的移动关系。结合来看,大体上还需2周的调整周期,才会明显的感受到力量的产生。
这期间会不会有强力的改变,还是上面和大家谈到的观念,三条短期均价线已经形成同步的影响,不要期待可以一次性改变,也不可能,必须要接受这个事实存在的条件,只有依循客观的条件来分析和操作,你才不会被上涨迷糊了双眼,当然也不会被下跌冲昏了头脑,一切按部就班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