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线设定应用的差异关系

(2008-11-08 12:46:04)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120日均量线最高涨到1586亿,跟上涨的量潮对比将近7倍的幅度差距,目前的120日均量线还有506亿元,跟主要上涨120日均量线的量潮230亿元还有很大的差距,是不是一定要缩到这样的水平才有可能形成120日均量线的底量关系呢?对比条件来看,的确如此。

不过,从过去的关系也说明,当出现120日均量线已经降到230亿元水平时,估计低点在已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所以如何在预估会降到这个水平状况时进 行判断与应用,这个才是麦氏理论推理的重要关键,也是推理分析中最重要,及最好的预估方式或模式,因此一定要先找寻缩量的基础谈起。

60日均量线的表现来看,还需要至少60天之后,120日均量才会因为扣减高量潮区域之后,才会进入目前60日均量线的基础。到那个时候才有可能完全克 服与改变120日均量线的高量区域量压的影响。即真正的时间周期改变必须三个月以后,但是低点或是最低点的完成一定是在这个阶段中出现。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供您参考但不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你进行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在广州市,在广州市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所以当你知道量潮的关系后,也知道低点的状况,一定要等到120日均量线进入低档区域后开始扭转才操作当然也可以,但是这样也失去了抓住低挡的机会,也许 当确认120日均量线开始助涨时,低点区域与确立时机差距可能在20%以上,这样就失去量潮分析的真实意义,因此要从更低量潮作用应用与谈起。

本栏在分析时谈到长效的状况,也谈到中短线的关系,分析本身就应该包罗万象,不是只有一个模式说明,一定有长与短的关系、多与少的差异、深与浅的作用、大与小的差别,还有就是轻重的应用。

可惜,有些不懂何为分析的读者,会说涨与跌都被你说了,两头赌当然对。假如你是这样想,表示你的对分析基础的理解有很多不明白之处,第一,所谓分析就是分析问题,从来就没有人可以正确、准确的告诉你哪一天变盘?哪一点变盘?那个时机是最好?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分析,估计不认同者也都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