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面的怪异量潮模型

(2008-11-03 14:18:17)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要写这样的分析时,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股民有多少体会与了解,因为假如对量潮的基础认识不充分,估计后面本栏所说明的状况,估计一般人都很难想像。

举个例子,例如市场都会说“有量才会上涨,没有量就涨不了”。这句话说的不充份,第一从来就没有可能“没有量”,而这个所谓“没有量”的真实表达应该是量不足,所以没有量是量不足的表示,但是多少叫“量不足”又是多少“量才足”呢?这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了。

坦白说,量足与不足是没有一个标准的,必须看到是市场可以接受的程度,当市场很热络时,可以接受的滚动量比较大,也许大到一个你很难想像的地步,但是要如何形容呢?好像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但麦氏理论说过了,所谓大量是滚动量超过8%开始算起,等于要12.5天就形成一次的市场流通筹码的换手。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供您参考但不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你进行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在广州市,在广州市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这个部份还牵涉到市场流通筹码的大与小问题,例如5000万以下的流通筹码概念是完全不同,5000到1亿的流通筹码也属于小流通量,但是要看市场的热络程度,以目前来看,5000万以上也许就是比较大的流通了。

万一是超过1亿以上的流通筹码呢?是不是机会比较少呢?在目前的市况来看的确比较少,但是也很难认定,因为它只要一个强拉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超过2个亿以上的流通筹码通常也会比较不可能,但是价格低,例如低于3元以下的价格,会轻松的一拉就涨。

当然个别主力介入如海印股份(000861)或是个别回购消息激励的如天音控股(000829)是一些例外,不能将这些例外因素或是特例因素拿来当常态分析,本栏要说的是在常态的情况下发生的状况。

俱有政策风向标的个股如工商银行,或是另外两只股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他们的成交量萎缩状况在这个节骨眼上却形成似乎有这样一次急速拉高,形成一个长红的镇底K线形态,倘若这样的模型出现时,构成的就是一个带动的现象。

无法告诉你一定会这样,但是的确这样的氛围已经在云南中,同时也有一种比较强烈的洗盘模式,先来一个突然间下杀后再急速拉高,形成诱空后轧空,再逼使你踏空的操作手法,假如出现这样的状况,市场会因此而傻眼,那么行情的转变就会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