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量是如何产生的?
(2008-09-20 12:53:02)
标签:
杂谈 |
作者:亮话天窗
很多人说本栏说底部量已经说了几个月,其实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在麦氏理论的分类中,量潮底部一定是在整体量压缩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后产生,本栏早就说过350亿元以下的结构状况,尤其在8月14日出现277亿元量时已经说到了。
很多事物是经得起考验的,但是你要细心品味,这样才能感受到个中滋味,多数人是看过文章就算了,以为他看到之后联想的就是本栏要表达的,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世间很多事物不都是这样吗?多数人会说你说的这样状况,难道不是这样吗?重点在于“你说的这样状况”的理解,因为你将它理解错了,这样当然错了。
还有一些人因为理解错了之后,本栏跟他解释,但是他还是固执的说他认为的就是这样,不是我本栏说明的这样,天啊!这样去理解问题,本栏要如何才能告诉你本栏的说明呢?那根本不是本栏的看法,那简直就是你自己的想法,然后强加在本栏的分析上,你说这样的理解是本栏分析的问题吗?当然不是呀!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供您参考但不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你进行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在广州市,在广州市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因为看到结果不同,然后认定完全没有价值,就认定麦氏理论是“狗屁理论”,是“卖死理论”,或是“卖屎理论”,其实不管你如何去改称呼,麦氏理论就是麦氏理论,你去改称呼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想一想,你真的理解吗?你真得已经清楚的知道麦氏理论了吗?
本栏在周五(19日)的盘后分析中谈到很多分析的关联性,本栏要强调的是,麦氏理论不是只有量潮分析而已,是因为有很多经验与知识的积累,然后简单的应用在成交量分析上,简单的归类在几条均量线,其实分析真正的作用在解读投资心理,这点相信你在阅读时一定常常感受到本栏分析的重点。
市场心理的掌握是最困难的,技术分析不是几条线的问题,而是“如何从几天线的结构去解读市场心理问题”,当我说这点时,估计很多人很难体会,也许会说:“不就是几条线吗?有这么复杂吗?”其实,心理分析本身就很复杂,本栏只能这样说,“当你已经做到看山依然是山的境界时”,结果当然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观点,通常的人都不会轻易去理解别人的观点,而会陷入用自己观点去解读别人的观念,然后就认定你就是这样,这个才是问题的根结,何时能够放下这个想法,就是何时可以体会。
你可以将成交量线的长期条件拿出来看看,看3年均量线及5年均量线的条件,你会发现本栏说明的状况与感受,这样就不会出现误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