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区域底部量形态持续整理。
(2008-08-06 16:59:02)
标签:
杂谈 |
作者:亮话天窗
本栏在6月18日之前谈到阶段底部量形态的关系,引用的是三年均量线的变化应用,从6月18日这一天开始之后,多头在区域形态已经进行了36天的整理,这个代表什么呢?
时间与空间的整理来看,它牵涉的是比率问题,时间有时间比例问题,空间也有空间比例问题,所以将时间及空间的比例关系分开来谈,也有个别关系的不同。
以时间设定的关系进行分析,从6月18日说起,这一天开始之后到今天共运行36个交易日,而6月18日的收盘2941点若要成功的守稳,形成这个区域空间的完整,对比60日均价线而言,至少需要三份之二强的比例,所以至少要占有40天的时间积累,目前时间已经达到36天,还有4天就完成从6月18日以后的第40天强度。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供您参考但不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你进行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一般进入40天的时间比例以后,在时间的刻度上,区域震荡区间的变化影响及力度渐渐的构成足以抗衡的力量,所以时间关系是最重要的。从6月18日计算起有两个意义,一个是针对缩量在720日均量线之下达到第一个10天的关系;其次是当天出现长红K线,这个说明了这是一个分水岭,尤其当时指数就收在2941点。
这样的一个区域形成以后,它会构成有效的抗跌作用,以中短期均线的压力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是压力了,所以应该要谈60日均价线的影响力度,对比时间关系,再累积4个交易日之后,多头会因为区域的范围逐步扩大而形成一个量潮积累及价格集中的有效区域关系,这个就是一般所谓打底完成。
一般分析仅仅只是一句话“底部完成”,其实假如你真的去深入问他什么叫着“底部完成”,多数回答都会非常笼统,不仅笼统,也许会答非所问,就算回答了,也不知道理由是什么?至少其说明的完整性一定不够,因为不从阶段性区域底部量形态是无法回答“底部完成”的状况,毕竟多数分析都是简单的带过,很少深入去探讨什么叫底部完成。
时间的完成时初步,接下来是空间的完成,所以以6月18日作为分水岭是多头可以掌握的K线形态,若是以区域的模型,应该包含6月18日前三根K线,只是本栏是针对长红K线开始之后的形态进行应用,所以会有这样的划分。
区域的高点时2952.04,低点时2566.53,高低点空间差距385.51点,对比另外的24个交易日的空间关系,最高在3706.72,最低是2769.12,高低之间的差距是937.6点,显然,上方的空间距离非常大,但是2天候开始减弱,也是多头空间开始有能力抗压的开始,加上含盖重叠的区域空间,多头已经提早进入压力减弱阶段。
自然的上涨一定是进入最后的7.74天时间内,表示多头有绝对的优势能力改变,估计需要16.26天之后就出现转机。这是针对区域时间与空间的对比差异进行分析划分。
结论是:就算这个区域会产生下跌,其杀伤力也不大,或是再压低到上个低点收盘,或是创出最低点,多头也会形成一次明显的反击,这个就是行情反击的重点。
应该是不怕再下跌,因为任何再下跌都会产生另一次的反击,而且反击的力量及速度会越来越大而且快。是不是如此呢?等行情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