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日均价线从今日开始改变。
(2008-07-16 11:08:45)
标签:
杂谈 |
作者:亮话天窗
半年前的高点在1月14日出现,15日之后开始转变,到17日第一次跌破120日线,而且马上产生立即有效的跌破,之后形成再掼压追杀的现象,所以1月17日是长线120日均价线的转变日,也是今日120日均价线进入扣减这一天的开始。
一般谈到,只要均线构成的支撑跌破以后会回抽,然后再下跌,很多时候的事实告诉我们,不完全如此,因为没有必然如此的可能,主要的原因不是均价线本身,而是成交量作祟,其实,在1月15日产生的成交量转变才是构成行情转变的原因。
从心理因素分析,在那个时候,尤其是1月14日之前,你根本看不出任何征兆会下跌,从任何指标条件,或是均线系统上,无法完整的找寻到任何蛛丝马迹告诉你行情会下跌。但是,假如你从成交量的高低状况条件进行比较,用麦氏理论的扣减条件分析,你会轻易的发现及感受到行情的转变,才可以更完整的解读行情。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供您参考但不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你进行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相对的比较,进入1月17日的扣减,均线系统理论中,120日均价线将开始进入均线下方指数的扣减,这样就意谓指数的变化对均线本身的压制力量将会“日渐减弱”,因为每扣减一天就是一次减弱,直到进入平衡点的时间改变。
这点在麦氏理论的均线系统中常常应用,一个平衡关系说明的是价格的调整,所以称之为“跷跷板”模式,即“扣低而助涨、扣高而助跌”,目前因为均价线是扣高的,所以还有助跌的力量,配合均量线来看,也属于扣除大量的助跌,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时间的落差。
假如用均量线来看,120日均量线进入低于120日均量线的扣减要到7月25日,而均价线已经提早,在关系上属于明显的“价先量而行”,尤其进入1月17日及1月21日的扣减,对120日均价线影响关系非常重大。
因为是一个大的调整,所以也就会进入一个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也告诉我们会产生一次大的动作。这个大动作通常就是反转的开始。
假如配合时间及空间的幅度对比,你会发现低档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表示低档的打底时间持续在进行中,目前不是不反击,只是多头的夯实基础比较弱,所以筑底的基础常常会在瞬间给破坏,但是多几次之后,筑底的基础会更加稳固,那个时候就是反击的开始。
就量潮的时间关系是从7月25日以后才开始,本栏相信这样的推理,当然正好是奥运会的前夕,因为麦氏理论量潮告诉我们的是这样,所以认定奥运会前会有一波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