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季学期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汇
(2019-08-29 09:23:04)
标签:
教育 |
分类: 初三教学篇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思想水平和情感能力快速提升,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逐渐成为这一时期青少年思想和精神发育的核心主题。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
三、教材编写遵循的原则
1.关注生命教育,引领生命成长
2.基于学生实际,由浅入深
3.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体验
4.针对学生的问题,在对话、探究的过程中引领
四、教学任务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1)尊重教材
尊重教材,基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
尊重不等于封闭,新教材能激发新问题、新思考、新讨论、新实践。
(2)深读教材:立足编写依据读懂教材。
一个使命一条主线三个逻辑统一上册八个主题
(2)深读教材:立足课程目标读懂教材
(3)立足学生发展特点读懂教材
(4)立足多维方式读懂教材
用结构方式读懂教材(从教材结构——单元结构——课结构)
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
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3、增强情境体验与对话,提高教学开放性
教材的编写力图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与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形式。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如何对课堂生成部分进行恰当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老师的挑战。
4、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拓展教材,开发资源
5、提升专业素养和品格修养,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措施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六、具体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
起止时间 |
教 |
备 注 |
1 |
9.1— 9.2 |
与学生交流九上道德与法治教材
1.1 |
|
2 |
9.5— 9.9 |
1.2
|
|
3 |
9.12— 9.16 |
2.1
2.2 |
|
4 |
9.19— 9.23 |
第一单元复习及测试
3.1 |
|
5 |
9.26— 9.30 |
3.2参与民主生活 活动搜集总结增强民主意识的具体做法 |
|
6 |
10.3—10.7 |
4.1夯实法制基石
4.2凝聚法治共识 |
|
7 |
10.10—10.14 |
5.1
5.2 |
|
8 |
10.17—10.21 |
|
|
9 |
10.24—10.28 |
6.2 处理同步作业 |
|
10 |
10,31—11.4 |
7.1促进民族团结 7.2维护祖国统一 |
|
11 |
11.7—11.11 |
|
|
12 |
11.14—11.18 |
8.1 |
|
13 |
11.21—11.25 |
8.2共圆中国梦
|
|
14 |
11.28—12.2 |
讲评单元测试卷 |
|
15 |
12.5-- 12.9 |
讲评单元测试卷 |
|
16 |
12.12—12.16 |
期末复习测试 |
|
17 |
12.19—12.23 |
复习备考 |
|
18 |
12.26—12.30 |
复习备考 |
|
19 |
1.2— 1.6 |
复习备考 |
|
20 |
1.9— 1.13 |
复习备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