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教学设计(一)
(2014-02-04 09:02:44)分类: 初一教学篇 |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一、链接新课标
本教案主要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一、成长中的我》内容标准3.5中“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撰写。
二、教学总体设想及依据
针对青少年警惕性差,对陌生人和异常现象缺乏戒备,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较弱而常受到伤害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录像的欣赏,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在欣赏中感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心感受,让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在复杂的环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探究、合作、参与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元、多向对话交流,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增强学习与体质锻炼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身体素质,促进自身德、智、体全面发展。
2.能力目标: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
初步理解法律的规定与意义,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防范侵害的必要性,认识一些不法侵害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
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知道呼救法、周旋法及勇敢抗争都是防范侵害的有效方法,了解常用的呼救电话号码;
女生在处世时更应确立高度的警惕性,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教学重点、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设想、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防范不法侵害、提高警惕的必要性,找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完成这一目标可用“故事续接”的办法,通过播放“骑摩托车的人”和“拦截敲诈”两段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展开讨论和竞赛等方式实现。
六、教法及教具:教法可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
七、课时: 1课时
八、具体教学设计:
(一)歌曲引入:播放歌曲《祝你平安》。媒体展示“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师: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学生答:祝你平安)对,就叫“祝你平安”,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周围的人平平安安,不受伤害,尤其是做父母的,格外关心自己孩子的健康、安全。但 “据国家儿童少年‘安康计划’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等非正常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在消失。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食物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媒体展示“相关链接”)
由此可见,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受到侵害。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二)讲授新课
先播放视频《骑摩托车的人》,让学生猜测故事的结果,然后宣告正确结果,并让学生讲述看了这个故事后得到的启示,由此得出结论一:面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因此,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媒体展示:一、提高警惕——这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并请同学“交流探究”——我们对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要提高警惕?(媒体展示)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提出“特别关注”——1、上网聊天、网上交友。老师给出“友情提醒”: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2、女生的自我保护。老师给出“友情提醒”:出门在外结伴行,穿衣打扮要得体;生人搭讪不理睬,防范意识心头记。(媒体展示)
但是有些时候那些不法侵害却是防不胜防的,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防范侵害呢?
请同学看案例——案例分析:“2002年8月27日晚,沈阳市一名19岁的应届毕业生任凯(当年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在从其姥姥家回家的路上,路遇两名歹徒欲抢劫其手机,为此,这个刚烈的19岁青年与两个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11刀后而亡。” 请同学思考:惨剧能避免吗?假如你是任凯,你会怎么办?(媒体展示)
老师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出:本案中的任凯面对歹徒的突然袭击,能够勇敢地进行搏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同犯罪分子作斗争,除了勇敢之外,还需要智慧,讲究策略。就以对付抢劫犯罪来说,面对劫匪的突然出现,如果有能力足以制服犯罪分子,自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实施正当防卫。如果没有能力将其制服,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脱身。常见的有:“呼救脱身法”、“周旋脱身法”、“恐吓脱身法”、“对犯罪分子进行说服教育法”等等。万不得已,也要充分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在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相比的情况下,人身权利自然大于财产权利,自然应舍弃财产以保全自身。本案中任凯如果选择放弃手机也许是更为理智的做法。青少年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犯罪分子时,也不必“大义凛然”“勇于搏斗”,去作无谓的牺牲。
(媒体展示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这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途径)
师:对我们学生来讲,校园内外的拦截敲诈可能是最常见的不法侵害,这不,有位同学就碰到了,他给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老师能帮助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来帮助他吧:
怎样对付校园敲诈 程老师: 最近经常有两个大个子的中学生在路上拦住我,逼我把身上的钱交出来供他们玩电脑。我很害怕,不知该怎么办? 陈某 |
同学们相互讨论,最后给小陈同学提出几点建议,参考可如下:
小陈同学:
对敲诈勒索行为妥协、顺从、忍耐不是好办法。与其等到忍无可忍才拒绝,不如一开始就回绝。另外,平常应随时注意防范。
1.钱财不外露,保管好自己的零用钱。平时不要过分讲究吃穿玩,少带钱和高级物品上学,这是预防被敲诈者“盯”上的好方法。
2. 沉着、机智,惩教敲诈者。对这两个高个子的中学生,你可以装出很害怕、很虔诚的样子说:“我每周按时给你们10元钱。你们在哪个学校和班级,小弟给你们送去。”如果他们相信了你,你就可以将他们给的地址告诉家长和老师,请他们出面挽救和帮助敲诈者,这对你和敲诈者都有好处。你还应该把被敲诈的事告诉家长或老师,在下一次可能被他们拦截的时间和地点去等候,“逮”住他们加以教育和惩戒。
3.勇敢斗争,以正义战胜邪恶。你被敲诈时感到害怕,其实敲诈者内心也很紧张。在这些外表蛮横的敲诈者面前,如果你毫不示弱,表现出勇敢的大无畏精神,他们也会怕你三分的。如果知道附近有人经过,你不妨大声叫喊请人帮助。
此外,上学放学尽量与同学一起走,避免“落单”,遇到危险紧急情况要随机应变等等,都是好办法。相信聪明的你能与敲诈者斗智斗勇,走出害怕的阴影。
师:由此可见:我们遭遇意外险情和伤害时,处理方法是随机应变,机智勇敢,用智慧来保护自己;处理原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当然,同学们身边的不法侵害远不止一项拦截敲诈,还有许多。下面,我就选择三个情境,请大家讨论,看看谁是“自救智多星”:
1.当你回家时,发现有一个成年人在你后面跟着你,怎么办?
2.当你独自在家,遇到陌生人来访,怎么办?
3.当你路过网吧,网吧老板拉你进去打游戏,怎么办?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师:刚才大家大都提到了打“110”的电话,知道这是帮助自己防范侵害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下面,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对常用的急用电话是否了解。
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报警——122;森林火警——95119。(分小组竞赛)
师:看来,大家对急用电话还是比较了解的,而且从这些急用电话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面临的侵害除了那些不法侵害,还有一些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能会遇到哪些意外险情与伤害?如果遇到了,你觉得应该如何应对?(学生回答略)
老师稍作总结,并提出:大家说的都挺好,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学生小峰在他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是怎么做的?
媒体展示案例:1994年春,13岁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当年的“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是参加复评工作的小学教师李某和他的学生张某做了手脚。小峰于1996年初把一纸诉状交到法院,状告李某和张某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1997年8月10日人民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000元赔偿。这是国内首例未成年人著作权案。
问:★小峰靠什么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你的身边有过类似的事例吗?
老师总结,小峰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其实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
媒体展示:
三、用法律保护自己——这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我国特地颁布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来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媒体展示: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老师提醒:青少年受到非法侵害时,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邪恶得到惩处,使正义得到伸张!
(三)课堂感悟,点拨升华
师:今天谈话我们就谈到这里,最后我想了解一下,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或者说,本节课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地方。(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教师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好,这节课的学习启示我们:青少年要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还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所以平时具备一些防护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防护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天,大家在活动中已经学到了许多保护自己的高招,今后也请同学们注意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编辑成册,存入自己的档案袋。所以今天,老师布置一个课后拓展练习——请同学们课后查找有关资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设计“中小学生自我保护绝招”。最后,全班汇总编出《自我防护手册》。(媒体展示)
最后,祝同学们天天愉快,岁岁平安,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