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风筝阿富汗人性历史书评 |
分类: 邂逅有时 |
http://s15/middle/4a8b38dahac79c68bbb6e&690
救赎
―――读《追风筝的人》
我不读报纸不看新闻,对阿富汗的了解仅是从爱人口中得到的名词:塔利班,暴力冲突,动荡,贫穷。除此,我一无所知。因为我对政治,对这个远离自己的民族毫无兴趣。《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作者童年快乐生活后来被迫离开的家园――阿富汗的境况。苏联入侵,阿富汗人流离失所。苏联撤军后,塔利班内战,阿富汗人又陷入人间地狱。直到美国将塔利班击溃,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争所造成的浩劫,给阿富汗人带来苦难,悲痛,贫穷,饥饿,死亡,破败,逃离以及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小说中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发生。在喀布尔喝同一个女人的奶水长大的两个亲密如兄弟的孩子,一起放风筝,追风筝。所不同的是,他们一生下来命运就确定了地位尊卑。哈桑是阿米尔家仆人的儿子,阿米尔的爸爸经济富足,声名显赫。哈桑正直,纯良,忠诚;阿米尔懦弱,不能担当,在感情和道德上摇摆不定不知何去何从。后来因为一件事情他们关系决裂。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再未谋面,而那件事在阿米尔的心里却根深蒂固,挥之不去。这件事情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巨大影响。当阿米尔重新回到那片土地勇敢面对真相,善良正直的哈桑却已被塔利班杀害。面对哈桑留下的儿子,阿米尔做出了他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因此,他痛苦多年的灵魂获得救赎解脱。小说直面“人性”这个词,对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人性这个大主题进行拷问,揭示了人性的真,善,美,给了人性的光芒,又彰显了阿富汗人的凝聚力和对祖国的深爱。风筝成为一条贯穿始末的线索,它联结着两个孩子的亲情,友情,正直,纯良,忠诚,背叛,宽恕,负疚,后悔,救赎。它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风筝,它成为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每一个有良知关希望成为健全的人,都应该勇敢去追去面对。
在阿富汗,这世界分普什图人和哈扎拉人两种人。普什图人是高贵的人种,而哈扎拉人生来就是给普什图人做仆人或被他们驱逐杀戮亦或羞辱的。阿米尔是普什图人,哈桑是他家的仆人。哈桑和爸爸服侍阿米尔父子并照管他们的家园。但阿米尔的爷爷将哈桑的父亲阿里收留并视为己出,阿米尔的爸爸视阿里为兄弟,视哈桑为他的孩子,阿米尔和哈桑亲如兄弟。
哈桑是个兔唇孩子,他正直,纯良,聪明,有担当,对阿米尔忠诚,深信不疑,一诺千金。哈桑可以为阿米尔去做任何事情,他最爱对阿米尔说的话是: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和哈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每年冬日的放风筝和追风筝。冬天学校不上课,这是喀布尔每个孩子最喜欢的季节,喀布尔要在各个城区举办风筝比赛。
天空上飞舞着各种各样的风筝,它们相互争斗割断对方,以剩下最后飞舞的风筝为胜,以谁追到被割断的风筝为荣。阿米尔是放风筝的高手,哈桑是追风筝的能手。两个孩子珠连璧合,斗败了天际所有的风筝,并追到了最后被割断的那只蓝色风筝。哈桑在一个小巷里追到那只风筝时,被当地一个叫阿塞夫的臭名昭著的人堵住,阿塞夫以普什图人高贵的身份和反社会的卑劣侮辱蹂躏了哈桑。哈桑以身心的伤害和对阿米尔的忠诚保住了那只让阿米尔在父亲面前无比荣耀又获得父爱的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躲在暗处害怕受到伤害的阿米尔将这一切看得一清二楚,他没有如哈桑对他那样勇敢地挺身而出,而是偷偷地跑走了。阿米尔等在半路上,装作一无所知地看着哈桑摇摇晃晃地走来。阿米尔的谎言欺骗,哈桑痛苦地看在眼里,他什么都没说。
身心的重创,朋友的欺骗,哈桑痛苦地用睡觉麻痹自己。阿米尔憎恨自己的懦弱,却又逃避现实,他矛盾难安。他再不能如前一样坦然面对哈桑――这个可以为他做任何事情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面对阿米尔的背叛,哈桑用一颗宽厚善良的心原谅了阿米尔,他想像从前一样和阿米尔在一起。阿米尔却不能原谅自己,害怕面对哈桑,害怕说出真相。阿米尔以种种方式逃避哈桑,痛苦就像千万只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他为自己羞耻,负疚,但他把这一切当作怨气撒在哈桑身上。他想忘记这件事情。他想摆脱这种难堪。他想激怒哈桑,他需要来自哈桑一次痛快淋漓的伤害,以求得到哈桑的惩罚,以此获得解脱。他想回到他们从前那个样子。可是哈桑宁肯伤害自己,也不忍心伤害他。
爸爸的声音: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生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慌,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哈桑身心受到的伤害早已痊愈。阿米尔是心伤,那伤是他自己留给自己的,伤口依旧如新,似空洞,无法填补,时刻提醒他的疼痛,时刻提醒他的记忆;伤口如枷锁,将他套牢难于呼吸,越挣扎越疼痛。打开桎梏的钥匙在谁的手里?他的灵魂,谁能来救赎?
命运给过他机会,犯下的错误不是不能弥补。拉辛汗将埋藏多年的痛苦心事向阿米尔提起,希望他能说出真相,做回好人,他沉默。他十三岁生日,哈桑和阿里,善良的父子俩,用不多的积蓄为他买了一本他喜欢的书《沙纳玛》真诚而卑微地送给他,他将它弃置墙角不理。他将自己的钱和手表偷偷放到哈桑毛毯下面谎言说哈桑所偷时,哈桑和阿里流泪默默承受为他做最后一次牺牲并执意离开他时,他明知自己背叛了哈桑而哈桑又一次救了他时,那一刻他爱上哈桑爱他胜过爱任何人就要脱口说出真相时,爸爸放声大哭挽留他们时,他错失了良机,一次又一次。说出真相,就能获得灵魂的救赎,就能让自己释怀,可就那么难。
哈桑和阿里走了。那所房子,阿里住了四十年,哈桑从一出生就没有离开过的房子。他们离开了和阿里亲如兄弟的爸爸,离开了阿米尔――哈桑平生第一次开口竟是“阿米尔”这三个字的人。
生活不是你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错了就可以轻易擦掉,可以不留任何痕迹。生命是一个单向道,行走在时间的隧道里,你只能前行,不能掉头。过去的人,过去的事情,早已碎裂消失在生命的暗中,而我们仍要在时间里前行,沿途许多记忆的印记和伤痕带给我们心灵的残缺和疼痛,而我们却无能为力默默承受。我们无法掉转方向,让生命退回原来的地方,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让那些消失的生命重新组合还原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命运足够宽宏,如果灵魂需要救赎,那也只能朝前走,寻求下一次你能抓住的机会。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哈桑走后两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和爸爸随潮水般的难民逃离生活舒适的家园涌向巴基斯坦,继而去往美国。从前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代替的是战乱,浩劫,流离失所,贫穷,饥饿,死亡,残垣断壁,苦难。从前的阿富汗被世人遗忘。
转眼阿米尔二十岁美国一所大学毕业。跳蚤市场里,声誉卓著经济优越的爸爸和他租了廉价地摊贬卖二手货。炎热的夏天,这个聚集了许多阿富汗人的二手货市场里,爸爸遇到了旧识――从前的将军塔赫里和他的女儿。他们相互问候相互友好。战乱让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异地谋生,相依为命。
阿米尔的爸爸得了癌症病倒。在那所美国的医院走廊的候诊室挤满了阿富汗人,塔赫里将军握着爸爸的手说:请把我当成你的兄弟,什么都行。
爸爸,那个坚强的从不屈服敢和黑熊搏斗的硬汉,离开他深爱的家园,他的祖国,遭受贫穷,屈辱,终于走完了他的生命之路。在阿富汗人的清真寺,集聚在美国的阿富汗人从四面八方蜂涌而来,前来为这位受人敬重的人送行,葬礼庄重而殊要。
阿米尔娶了将军的女儿。十几年来,他们一直没有孩子。
时隔二十多年,拉辛汗从巴基斯坦打开电话,要阿米尔回去看他,并说: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贫病交加的拉辛汗交给他一封来自哈桑的信,告诉他,阿里被地雷炸死了。哈桑和妻子被塔利班杀死了,他们留有一个儿子,并且告诉他哈桑其实是他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拉辛汗说:我们是忧郁的民族,我们阿富汗人,总是陷在悲伤和自恋中,我们在失败、灾难面前屈服,将这些当成生活的实质,甚至视为必须。但我在这里,没有向命运投降。
命运轮回。阿米尔又回到了故乡喀布尔。他在从前伤害哈桑的阿塞夫那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阿米尔被阿塞夫的暴力打得体无完肤,他的上唇从人中开裂,像兔唇一样,但他却心病全愈。他的多年未愈的心灵之痛在这里得到彻底解脱,他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索拉博用弹弓将一颗铜珠射进阿塞夫的左眼里,将他的父亲哈桑小时候说过的一句话变成现实。
阿米尔历经磨难,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带回美国抚养。那句哈桑经常为他说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成为阿米尔为他的儿子常常说的话。人性的光芒再次得于完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