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紫砂壶随笔 |
分类: 采薇 |
生在北方,从小对紫砂壶一无所知,却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天会喜欢紫砂壶,看见它的第一眼便喜欢了。是那种内心说不出的莫名的喜欢。是一种美妙难言的感觉。难道这就是所说的前世修来的缘?
得的第一把紫砂壶,是到一壁上装裱有“茶意正浓”笔墨的茶馆喝茶时茶馆老板送的。老板是个喜茶之人,每次为我泡上铁观音倾谈,必是三句不离茶。后来他把宜兴朋友给他定做的一套子母壶中的一把子壶割爱送给我。那刻有荷叶莲花和“宁静致远”的小壶,让我欢喜了数日难眠。这把为我泡了无数次铁观音的紫砂壶后来被我养得日渐精光,神韵油然。有一天在我万分不小心的时候,将这把紫砂壶的壶盖掉在地上摔为两半,情急之中将其捡起来,心痛难忍。身为骨科医生每日面对碎骨修复的先生为我小心翼翼地粘上。这样又用了两年,粘过的地方又开过两次,才将它小心搁置在茶柜里,用另一把同样易聚香的小壶替代来喝铁观音。这荷叶莲花的紫砂壶,至今仍是我的最爱。
随着对喝茶的喜好之深,又开始喜欢喝普洱茶。买了第二把相对第一把腹大口阔的紫砂壶泡普洱。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这把腹大的壶冲泡可以使茶不至于泡得过浓。一壶不事二茶,两把紫砂壶各有所用。
后来几年里又买了几把紫砂壶送给喜欢喝茶的朋友分享紫砂之趣。常常,约上喜欢的朋友,用喜欢的紫砂壶泡上一壶茶,相对夜谈。这时候真是“壶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了。
喜欢紫砂壶,几年来,所到之处,去无锡买了一套叫“知足常乐”的绿泥紫砂壶具不远千里带回来,后来在百度搜图片,无意中看到和我的这套绿泥“知足常乐”一模一样的壶具,着实兴奋了许久,觉得自己不虚此行。去古玩市场买了两把旧的仿古南瓜壶和菊花壶,回来用清水棉布擦拭,又时常给它们浇上茶汤保养。这几把都是观赏壶。爱之难弃,错落有致地被一一摆在里面。去乌镇时买了一把小品紫砂壶。在上海城皇庙买了一把紫砂壶送给爸爸。又几次去常喝茶的茶馆买过几把送给朋友的紫砂壶。
上周日一个大雾弥漫的天气,在石家庄举办一个紫砂壶会展。那颗对紫砂壶的喜爱之心又开始膨胀,带了一个大大的空包和相机,驱车前往。
进入展厅,满目的紫砂壶让我一下子心花怒放,欢喜在脸上绽放流溢。一家一家地欣赏,摸摸这把壶,看看那把壶。每一把都那么地让人由衷喜欢。看着看着,突然生出隐没之心,就冒出一句,多好啊,能做紫砂壶,若是让我也做紫砂壶,我就从此远离闹市隐居了,那该多好。那做壶的尹国枫先是看着我一怔,然后会心地笑了。先生在一旁不停地摧促我说,你这样慢慢地一个个地看,得到什么时候呢。
转来转去,终于找到三把有感觉的紫砂壶。软磨硬泡,被我花了五百元买了一把丁梅娟的掇只壶,四百元一把尹国枫的全手工壶和两个将近两百元的装普洱茶的陶罐,一把二百元的紫砂壶,还有两个六十元的紫砂杯。到最后那个大大的空包也被装满了。
回到家在网上查,才知道这些人中丁梅娟名气最大,她是名人录中的后起之秀,设有“天下半壶堂”工作室,师从顾景舟弟子张红华,又受到多位大师的指点,壶艺精湛。《宜兴具志》记载的那把“一壶千金,几不可得”的掇只壶出自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之手。“掇只”壶造型是将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叠在一起制成的紫砂壶。丁梅娟这只掇只壶用料是黄金朱泥,朱泥又是红泥中之精品,觉得用五百元得来此壶自己沾了大便宜,心下不觉沾沾自喜。丁梅娟的丈夫再三嘱咐我千万不要送人。
那把尹国枫的全手工汉韵壶也是难得之货,用料是紫泥,两个陶罐是本山绿泥和黄金朱泥用料。尹国枫是位很朴实的女子,开始这把汉韵壶她要价是六百元,这个价钱对我来说有些高,又向她杀价,她始终笑笑的,说五百元的时候,难为情地对我讲,全手工壶很难做的,工序复杂,耗时很长,几天做一把壶,做出来很不容易了。我亦是笑笑地盯住她的眼睛望她,抓住她的手求她四百元卖给我。必竟不是卖壶的商家,看着我对这把壶的喜爱之情,她竟然答应了。回家看了丁梅娟画册的全手工图,原来全手工下来要五十五道工序。过程之复杂,手工之坚辛,是难于想像的。感觉那位尹国枫姐姐太好说话了,自己有些占便宜。
只觉自己用这么少的钱买下这么多贵重紫砂茶具,也是我与紫砂的缘份得来。
下午迫不急待地将这些紫砂茶具里面塞上铁观音茶,锅里盛上水,水里亦放了铁观音,烧上水来保养它们。水烧开后,调为文火。慢慢地,锅里的茶叶舒展,整个厨房里都能闻铁观音茶的香味。这些茶具里里外外,去除杂味,吸尽茶香,再浸泡上七八个小时,然后便可以随时拿来为我所用了。
打开茶柜,竟然发现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收藏各式各样的紫砂壶有十来把了。就是这样没来由地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