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警惕两大“灰色”行业异军突起(组图)

标签:
熊一亮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灰色行业杂谈 |
分类: 新浪热点 |
文:熊一亮(原创,严禁转载)
第一大行业是追债行业 其实对于追债的公司,熊一亮曾经也有所耳闻,因为大家更多地是在电视中看过那些所谓的上门追债公司,而对那些追债公司给人的印象感觉不是那么地正面,因为这些追债公司往往是在把欠债的人赶上绝路。也许平时那些欠债的人可能是有意拖欠的,但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可能有意拖欠的就比较少了,如果在这么严峻的形势下再有专门的追债公司上门追债,无疑是让绝路上逼啊!
一家商账追收公司的一名“执行队长”。
神秘色彩并不仅限于会面过程,与该公司接触过的所有人员都不愿提供名片,甚至不愿意告知办公地址,一切以电话联系。最后,他们终于同意参观办公室时,发现门外没有任何招牌,看上去与普通住宅无异;办公室里无人办公,一副刚刚清空的迹象,并未打出商债催收的字样。随即采访了住在同一住宅的居民,他们表示该单元在此办公已多年,平时往来人员频繁,但并不清楚该公司的业务内容。
受这次危机影响的企业,国际债务追讨主“瞄”欧美,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与中国企业有业务往来的欧美公司陷入了债务危机,为求企业自保可能选择一些专业的讨债服务公司讨还债权,也是企业出于成本收益最大化的一种考虑。目前的金融危机还暂时处于对投资者造成心理危机的阶段,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对滞后。
国家禁止注册,收数公司在打擦边球
虽然行情看涨,但就“收数公司”的法律地位采访了市工商局及一些律师,明确虽然市场有一定需求,但国家明文禁止注册“收数公司”。
工商局:收数公司不可能注册
广州市工商局天河分局监管科袁科长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有注册的收数公司,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收数公司是不可能得到营业资格的,我们前不久才清理过一批!”
对于袁科长的说法,“国家的确没有开放注册追债行业,但从法律上来讲,债权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处理债务,我们作为咨询公司接受委托,为债权人搜集、提供相关咨询,这也是咨询公司的业务范围之内的”。
提醒建议:
首先,应当注意到自己外借的风险,不要轻易借出钱财,借出钱财前,先调查摸清对方财产的具体状况。
其次是万一到了还债最后限期,对方还没偿还债务的,应该在诉讼时效内提起法律诉讼,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最后,无论何时,都要留意债务人的财产状况,以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债务纠纷或者已经产生的债务纠纷。
一般来说,在协议款项偿还日期过了之后,债务人还没有按协议偿还债务,这就属于欠债了,债权人就应该主动去追讨债务了。这种案件的诉讼时效大多为2年,若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要注意不要超过2年的诉讼时效。
借贷群体一般是做生意的私营企业主。这些企业主缺乏足够的资产抵押物押给银行和典当行,但又面临资金运转的巨大压力,特别是一些小型的县市级房地产开发商,只能被迫铤而走险。
民间放贷者则主要是一些在这个经济寒冬幸存下来的小老板们和一些在当地政商两界和黑白两道均有广泛人脉的"公司",但他们的资金都不大,最多的也就几百万元的资金规模。
他们借款的方式是传统的"放大鸟"--高利贷。放大鸟的利息很高,月息高达15%,短期的高利贷月息甚至高达30%,十天半月期的贷款月息则更高。不过,民间借贷的风险极其之大。
一位在北京菜市口附近做网络电脑销售的赵先生,曾把菜市场一处几千平米的房子盘下来作为工厂的库房使用,但该房子的手续并不齐全,无法获得银行和典当行贷款,被迫向民间放贷者伸手借钱,以10%的高额月息获得贷款,但经济寒冬下生意惨淡,半年内被迫倒闭,四处逃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