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要有上下联,读书要看上下文。
上文不过是破题,文章都在下文中。
上文不过是铺垫,下文才是实情,是关键和结局。
一亮对圈子的认识还没达上专业人士,毕竟一亮的也要为五斗米而奔波,精力和时间都不允许,但是毕竟在圈中也"混"了两个月的时间,也是身在其中的人,对圈子的问题,并不想多说,觉得一味的去埋怨还不如多做点实事。多为圈子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研究圈子就要先从博客,从写博的人处着手。
目前博客文章的整体趋势是主流的东西很少,各种娱乐、趣味,甚至是低俗的东西占据了主导地位。面对此种现象,博客圈就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凭借其人数多的优势,多推荐一些主流、高雅的博文。
一亮认为博客不在是单纯的网络日志了,已经发展为一种文化,可称之为博客文化,并且是一种最广泛的群体文化,人生活在社会里,他的欲望、动机和要求都是通过以文化为主要交流形式的价值意识整合及一体化,使得个体价值意识在一种顺应、认同和同够的过程中去实现。
也许,有的人是站在自家的板凳上看时代,那充其量只能看到自家的屋顶,有的人站在屋顶上看,只能看到自己村庄的几条小街,孔子将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问小天下。“会当凌绝顶”方知“一览众山小”,不仅看到高山大川、森林田野、公路铁路,还可以看到一块新的开发区,一览无遗。
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任何群体参与都是以文化作舟进行的,离开了群体文化,就不可能有相互作用、相互理解,就无法产生沟通。
博客文化的社会化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实现价值整合,博客文化的整合主要是指通过一种整合机制来消除可能导致崩溃的社会冲突形式,引导人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的整合是一种文化机制,它的意义不在于表现人类创造力,重要的是如何反映时代,适应时代,整合是过程,但同时又是目的。整合是逐步的,是永远不能停步的。
整合(integration)原来是一个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概念,后来引入到其他领域,包括文化学,所谓文化类的整合就是诸多元素,修正、粘合成一个多多少少一致的思想与行动的模式,一个具有协同功能的相对完整的体系,美国《社会科学国际百科全书》指出,整合有构型整合或主题整合、联系整合、逻辑整合、适应整合、功能整合、风格整合等形式。
文化传播对社会的控制实质上是加强自我组织能力的需要,一个没有文化信息传播的社会,各种社会机制不可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也不可能实现自我控制,特别是在复杂的社会中更是如此,在传统社会里,家庭、社会主要是靠风俗、伦理、道德以及宗教文化实现社会控制的,而在现代社会中,仅仅靠这些文化实行社会控制已经远远不够,它必须应用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如电视、广播,雷达、网络等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机制,以维护社会的稳定,社会利用这些文化传播手段并不仅仅是为了对付敌人,也不仅仅是为了控制人们的越轨行为,更重要的是通过广泛的文化传播和每日每时的大量的教育疏导,以保证社会文明和进步。怎样引导产生预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定势呢?首先是价值认同问题,尽管文化的价值是由人们自己的创造劳动得来的,但只有把它放回到社会的信息交流中,经过传播,接受,才能产生所谓的价值作用,任何一种交互的文化现象都有一个普遍规律,那就是无论对传播者,还是接受者,只有当这种文化对他需要时,才有可能被接受。个人参与群体,群体参与信息传播,信息传播参与形成同类价值意识,价值意识的形成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群体的存在和发展,人们参与到一个群体就有义务去维护、共享一个集体价值系统,从社会学角度看,所谓人的社会化、文化共享就是把群体的知识、经验、思想、意志、观念及规范等内容化为个人的价值意识。
当博客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时,其博客圈的重要性更加明显,从每日的热读博文排行榜来看,一亮不想多说什么,大家心理也清楚,的确,对待一些错误的问题,我们不要和它针锋相对的进行斗争,而是要有一种仁慈之心,用我们的忧郁去感化、驱散其心灵的邪魔,其实写博的人是无辜的,只不过暂时魔念占据优势。
一亮在面对博客趋于底锋时,建立博客圈,实在是有点力不从心,但是又觉得很有必要,当然,博客圈的整合功能有时面对潮涌般的“新思潮”,的确显得乏力,但只有我们努力去做了,即使不能净化全部人,一个也行。
一亮在此建议有点社会责任心的圈主、管理员,都应该勇于站在主流的方向,不要单纯的去迎合那些低俗的、肮脏的东西,或许一时赢得了美名,那也是遗臭的,没有香气,博客圈的文章其实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在引导一些人的价值取向。文章不要单纯追求点击,而要从社会效果方面考虑,只有大家都团结起来,努力朝着主流的、高雅的方向建立博客圈,这样的圈子不是不建,而是要多建,十个不够,建一百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