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当如袁隆平

(2011-09-19 22:36:00)
标签:

袁隆平

中国

gb2312

中华民族

杂交水稻

杂谈

分类: 政治时评

专家当如袁隆平

刘毓民

今天,从新华网看到《袁隆平“百亩片”试验田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的新闻报道,心里激动不已。因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国民,大多有吃不饱的记忆。对于粮食增产,对于农作物育种,对于农业科技进步,特别关注,特别敏感。袁隆平作为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科学家,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上,为许许多多专家学者做出了榜样。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世人公认的骄人战绩。他誉满环球,功勋卓著,是联合国粮食署首席专家。这几年,他指导承担的亩产900公斤课题攻关,又一次震惊世界。超级稻第三期目标攻关获得成功,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这是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是中国科学家取得当惊世界殊的杰作。

袁隆平院士,已经81岁高龄了,他和他的科研团队,精诚团结,合作共事,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英雄之歌。我们看到的,大多是袁隆平院士田间地头的身影。他总是事必躬亲,总是身先士卒,总是亲临一线,不是稻田就是实验室,这种对科学的谨严认真态度,是值得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

记得前几年,网上有关袁隆平院士买车的报道,有很多不谙世事的年轻人,甚至指责非难,一时弄得沸沸扬扬。在我看来,凭智慧、凭贡献、凭创新、凭敬业精神的袁隆平院士,享受再高待遇也不为过。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难道不如优秀运动员、歌唱家,体育明星?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有14亿人口。我们的可耕地面积,仅仅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四,我们就是依靠以袁隆平为代表的许许多多农业科技工作,实现了粮食单产的提高。我们今天能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我们的院士、科学家、专家、教授很多很多;我们培 养的博士生硕士生数以十万计。我们真正能安心下来从事最基础科研的能有多人?我们有多少知名专家成名后还从事自己的专业?我们那么多的博士,有多少是为科研攻关而泡在实验室和科研生产一线的?我们不知有多少科技精英和有前景的科学家,不是选择仕途就是选择商海,他们是不愿寂寞的,不甘清贫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沉不下去,下不了科研那份苦呀!

我所熟知的不少高科技人才,最终没有坚守科研阵地,纷纷从政当官了。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中国人的光宗耀祖意识,是我国科技发明、科技创造的大敌。在我看来,有研究能力的学者,不应随波逐流,放弃自己的专业,摈弃自己的梦想。

有不少有发展前途的科技工作,没有跳出世俗的圈子,干了行政工作。这些人,大多脚踩两只船,既有职务,又有职称,是双保险的名片。依我看,既然行政了,不做学问了,就不要死活赖着占着茅坑不屙屎呀。

我敬佩那些成年累月在科研生产,在实验室,在最需解决问题的场所出现的那些普通科技工作者。我们国家不缺行政人才,我们国家依旧需要顶梁柱的旗帜型科技泰斗。我们成天喊科技兴国,我们没有世界一流的专家团队,我们模仿的路子不知要走到何年何月?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甘愿沉下来,因为基层最需要技术革新,最需要发明创造,最需要工艺改进。作为国家,我们要把优秀人才,聚拢到科技创新的大旗之下,给那些默默无闻甚至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才,搭建发挥才智的平台。

我们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我们需要新的机制体制,需要正确的价值道德评判标准。我们应该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环境,我们讲了多年,但我们没有做好,没有从机制上,体现出对科技工作者应有的回馈和尊重。

全国各条战线上的科技工作者,应该以复兴中华为己任,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埋头钻研,重视实践,切切实实躬下身子,扎扎实实从事你的课题,攻你的关,我想,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在未来的努力拼搏中得以实现。

袁隆平是科技工作者的旗帜,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为数不多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他谦逊,平实,质朴,慈善的品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是行的高标,他是德的楷模。因此,中国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还是坚守你们的寂寞吧!拥有寂寞,最终会拥有蓝天,你们一定会摘取成功的果实!

我祝福你们,也祝福我的祖国!

你是科学家,你是院士,你是专家,你是教授,那你就做些真学问出来,证明你的成果,也体现体现你的价值。如果你犹豫不定,眼花迷离,那么,你就坐下来静一静,我建议,你还是当如袁隆平吧!

20119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