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你让我感动地流泪
(2009-08-23 20:30:08)
标签:
旅游 |
三门峡——座新兴的美丽城市,伸开双臂接纳了我,我于是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自己的生活,事业,爱情,友谊。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黄河中下游,母系氏族发展较快,即氏族制度的鼎盛时期。1921年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的“仰韶文化”,清晰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走进仰韶博物馆,代表作品是彩陶。先民们尽管辛苦劳作,艰难维生,也不忘艺术的创造。制陶绘陶,简单而粗狂地歌颂着生活。
相传大禹治水,借天斧神功,劈开了阻流的三门——人门,神门,鬼门,顺利地治理了水患,造福了百姓。三门峡,由此而得名。驱车东行十数公里,便是万里黄河第一坝。“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热情努力,铸就辉煌。而今,大坝依然巍峨耸立,安然无痒,起着巨大的功用。坝下,激流涌喷,拍浪惊天;坝上,平湖如镜,碧波万顷。集发电,泄洪,旅游,休闲于一体,吸引着八方来宾。
自幼酷爱历史,传说中的神话已远我们而去。晋的始称是唐,是帝尧的封号。周初,周成王又封弟弟叔虞在唐。重耳在外流亡19年,历尽险难,归国方继正统,称为晋文公,励精图治,终成一代霸主,而死后晋却走向衰弱没落。“唇亡齿寒”,“假道伐虞”的故事,依稀就发生在昨天。虢国,一个弱小的诸侯封国,尽管对周天子的忠诚不减,穷兵黩武,捍卫周王,却也免不了被灭之灾。即使晋侯不借道伐虞,也逃脱不了弱肉强食的时代必然而永远深埋在历史长河之中。且看虢仲墓里的陪葬,黄金玉饰组件极多,尽显奢靡程度。钟,盘,鼎,簋,铭文清楚记载,“子子孙孙永用”,可“永用”得了么?唯有一件玉柄铜芯铁剑,虽象征着血腥征战,却具有文物研究价值,经考证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冶铁铸成的。昔日的钟鼎鸣食已不复存在,留给后人是略带讥讽的无尽启示。
函谷关,位于灵宝市的北部,黄河之南。千古雄关,铭刻着历史的进程和过客。老子西游于此,关令伊喜坦诚挽留,于是写下了《道德经》。“道非道,非常道。”。统篇充满朴素的哲辩思想。“无为而治”行得通么?“祸福相依”,使人懂得应该如何看待幸与不幸。“鸡鸣狗盗”之徒,尽管使孟尝君脱离了虎狼之秦,可六国阻挡不了秦的虎狼之师。
位于城市西郊的陕州风景区,湖泊密布,沟通着黄河,芦苇荡荡,翠绿片片。冬季来临,成群结队的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降此地越冬。晨阳里,展翅翱翔,长空舞影;斜阳下,依偎双栖,述说爱恋。有名的黄河鲤鱼盛产于此,味道鲜美,绝品佳肴。泛舟湖上,波光粼粼,疑似人在画中游。有一座古寺,名为宝轮寺,始建于唐代。寺旁耸立一座古塔,塔前一石,用石击之,似作蛤蟆鸣叫,回荡往返,原来周围的墙壁设计为回音壁,为古代三大回音壁之一。(其余两座是北京天坛,山西永济普救寺莺莺塔。)
既然选择了这片土地,融入了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的是自己的生活。而今,三门峡的发展日新月异,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有时在想,在此筑起一个心爱的家,维系着黄河两岸的情,也是人生的悦事,只有好好珍惜才是。
前一篇:爱与不爱,我尝试寂寞
后一篇:直播浙江,走进县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