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进修学院后,每年都带“上岗班”,每年都要接触一批新教师。刚从大学毕业,踏上教育之路,他们的教育字典里,是大学老师、大学教材为他们描述的美好情境,他们对教育的理解,理性而神圣。一个暑假以后,他们接到几十个学生(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才开始亲身去感受教育,体会教育,思考教育,才开始去品尝教育的甘苦。有专家说新手的磨练需要三年时间,这三年,将决定他们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甚至决定他们的去留。是的,这三年,是适应期,也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期。请阅读一个青年教师的心路历程——

我是玉带山小学的一名老师。与大家一样,我也是一个初学者,2006年才走上讲台,担任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与大家不同的是,我想我在适应教师角色过程中适应得比较慢比较艰难。今天,我将这一年来对教师工作适应及心理转变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
从学生到老师角色的转变,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转变,它包含了对一整套教师工作信息的熟悉,对工作问题的解决,最终胜任这份工作。相信大家遇到的问题不会比我少,甚至比我更多。
不管你是哪个学科的老师。走上讲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管理学生。如果你是班主任,那么这个问题更加严峻而迫切。而我,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管理问题。
学生管理又分为课堂管理和日常事务管理。
先说说课堂管理。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学习的生涯,什么都不懂,什么习惯都没养成。一言一行都要从零开始教。而且,小孩子的自律性很差。教过的事不一定记得,即使记住了,也不一定会照着做。所以,即使我每天都有强调上课时要遵守纪律、专心听讲、发言先举手这些课堂常规。但每一分钟都有孩子开小差:讲话的、在书上乱描乱画的、在桌子底下玩东西的,甚至玩无可玩了,看着自己的手都能玩半天。要想让他听讲就得不断地提醒。而提醒一次也管不了两分钟。两分钟之后,故态复萌。上课接嘴这个习惯更是屡教不改。当一个孩子在发言时,其它孩子也没有听的习惯,以为自己无事可做了,于是又开始开小差的活动。我也就只能反活动镇压。这样,一节课中我要多次停下来整顿纪律。这种情况持续得久了,我就开始对课堂失去了控制感。无论是我大声怒吼还是轻声讲理,这种情况依然故我。我也曾向前辈请教了管理方法,并通过听课观察,知道了这些方法的实施过程,再自己运用。但在别人那里用得游刃有余的方法,在我手上效果却不明显。于是,我开始对自己不信任。我很努力地用我听到、学到的方法去试着控制学生控制课堂,但我所有的努力没有一点回应。我发现我无力改变这种无序的状态。于是,我开始恐慌。
而这仅仅是课堂上的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包含的事更多更广。比如:早读、做操、用餐、完成作业、学生之间相处问题的处理等等。这每一项事物的完成都需要对学生强大的控制力。可是这个控制力正是我所缺乏的。只要与学生在一起,我就有种强烈的失控感。在每时每刻的失控感中,我不断地重复着自我否定。在这种强大的沮丧感下,我常夜里四点、五点多就醒了。脑子里像转灯一样闪过各种让我觉得难以控制的事,但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一直这样等到天亮。
这样的状态下,做什么事的效果肯定都是最差的。直接受影响的是课堂教学。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是互相联系的。要么相互促进、要么一同受损。但在课堂管理约束力松驰的情况下,又会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不能吸引学生的教学,又进一步导致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作为一名新教师本应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以期能尽快地适应工作。但强烈的沦丧悲伤让我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听完一节课,没有任何感受,是好是坏,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一点也说不出来。班主任工作的工作繁杂而细致,我必须在前一晚把第二天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详细地写下来。否则,我不知道会漏做什么事。
第一学期,我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每天都在忙,但却不知道在忙什么。可能大家在进行自我总结时会想到这些问题:怎样与同事相处?怎样与家长相处?怎样帮助学困生?怎样管束特别调皮的孩子?怎样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等等。而我,眼里心里只装着一个问题:管束学生。这个问题耗干了我所有心力,其它的,我都感受不到。
过了一个假期,孩子们又回来上学了。忽然感觉孩子们进步了,习惯也慢慢养成了。通过他们的进步,我看到我管理学生的能力有了小小的进步。但心情仍是难过。我一直坚持做到现在,慢慢地看到了成绩、调整了心情、工作开始上了正轨、失去的控制感回来了。虽然我工作上仍有难题,但我相信我可以学着解决。
这一年的适应我可以毫不夸张地用“痛苦”来形容它。至今我仍不愿意回望。即便回想了,也只有这两个字而已,其它的都一片空白,没有印象。我曾经认为人在经历痛苦时,就是在酝酿着进步。我在这痛苦中得到的最大进步就是深刻体会了一个道理——
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欲速则不达。遇事不能太过执着,太过强求。给自己订的目标不要太高。否则,一旦达不到,失败就会让自己的自信垮掉。给自己一点时间适应、学习、积淀。我现在已经不用写第二天工作的详细时刻表了。我的大脑已经把每天的常规事务自动化了。以前显得繁杂的事,现在看来只是每天工作日程的一项记录而已。学习有一个过程,给自己一点时间。同样,孩子学习也有一个过程。我发现孩子每过一个学期,在学习习惯上都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孩子们也是需要时间养成习惯的。他们也要一个过程把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装进脑子的时刻表中去。邹晓彬老师说过:“教育就是等待”或许就是这个意思。学生成长要一个过程,我们自身的成长也要一个过程。每个人过程的快慢都不一样。何必强求自己与他人同步?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如果真的觉得自己不能适应,索性换一个工作好了。
其实我也是会说不会做。遇到学生出错、屡教不改时,我仍然会着急上火。不过,会比以前进步了。会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调节自己的心情。
以上就是我这一年来适应性转变的过程,希望能与大家共勉。相信大家这条路都走得比我好,也祝愿大家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好。
加载中,请稍候......